姚闽花
摘 要:阅读与写作结合,从文本中学习和积累素材,模仿语言结构特点,加强想象思辨,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学习写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感悟和技巧的训练,达到对课内外资源的整合运用,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文体意识 训练技巧 读写结合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43-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目前,各省的高考中,作文的分值都占相当大比重,有些甚至有“半壁江山”之说。但是在教学中,写作教学却始终是语文教师的心病,许多教师怕教作文,不敢上作文公开课;而写作文,也成了学生最头疼的事。
许多教师中都存在这样的认识:(1)写作靠积累,方法与技能教也教不会。(2)写作要长期,单靠一两节课的例文讲评达不到目的。(3)写作靠天赋,有一些学生怎么教也教不会。这些认识不无道理,有些却也是不愿意深入钻研、探讨写作教学的借口。而许多学生也存在这样的心理障碍:①每次作文都写不出内容,写作总是力不从心;②写作时间很长,觉得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③即便有内容写,也不知道怎么写,写作思路混乱,尤其是议论文,对事物缺乏基本的认知,就更别提怎么分析,如何论证了……因此,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写,学生写作水平,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写作教学,似乎走入了一个困境。
那么,到底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有没有必要?
语文学科的本质是鉴赏与表达。写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在书面表达中娴熟地运用语言,体现较高的文学修养。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博客、空间等形式的出现,使更多的人想写作,用这种形式与他人交流,并事实上出现了许多出色的草根博客等。愿意写的人都希望自己表达得更好一些,那么对于一些写作基础不好的人来说写什么,怎么写,就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如果今天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的学生今后也有可能遇上这样的麻烦。因此,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说,作文教学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们不应该在教学中因为困难而放弃对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施。
那么,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成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呢?
首先,要善用文本,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学生在初中接触的议论文不多,初中教师也不注重对议论文文体的教学,再加上平时报纸和网络上阅读到的大部分是“杂文”,其论证思路,论证结构与标准意义上的议论文还有差距,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议论文文体意识。
中学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多读并熟读这些作品,能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社会生活,并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培养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注意和观察力。而这些文本,对写作来说,又都可以是优秀的范文。既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又能学习作者的优美文字。我们可以利用课内的情境设计,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写作冲动,从阅读文本中汲取营养,达到学习和积累的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尤其是高中语文课文中,议论文的篇章不多,就更需要教师好好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议论文文体体验,掌握基本议论文论证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在教学《劝学》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先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接着让他们模仿本文总分的论证结构进行模仿写作,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就列出了写作提纲,并从意义和方法两个角度进行了分论点的阐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类似的可以用作习作典范的课文还有《寡人之于国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怎么驳论然后再立论。
其次,要善用文本,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生本身对事物的看法就比较单一片面,再加上长期处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较封闭的环境中,对社会问题缺乏一定的敏感,更谈不上比较正确客观的分析了。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恰当利用文本进行问题的分析,进而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进行《游褒禅山记》的教学中,我对作者在记游中所提出的两个问题作了分析。作者从议论人们对所有“不存”的古书上的知识的误传而带来的危害,从而得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结论。针对这个问题,我先引导学生列举社会中各个领域存在的类似的现象,让他们试着剖析因果,看看最终归于何因,从而去把握作者对治学严谨的明确要求。而第二个论点“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就更可以联系许多励志事件,给学生以启发。有的学生就联系到北京奥运会上刘翔无奈退赛遭到非议,最终伤愈复出,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事例来体会“尽吾志”和“无悔”的关系,既分析了问题,又得到了人生观的洗礼。
教师应该善于从课内外寻找这些有效的资源,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经典文本的效应。
第三,要善用文本,巧妙模仿,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应该具备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组织结构的能力,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千姿百态的客观事物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运用各种句式、语调和恰当的修辞,使语言更富有文采。能过整体的谋篇布局,使文章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这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但写作习惯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要求和持之以恒地给予训练。
对课文片段改写或仿写的训练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的许多学生,写作时往往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什么语句来写可以生动些,更不用说怎样使论证更有力了。于是我结合语言表达来提高他们的论证能力,如《劝学》中有大量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使用,我就要求学生模仿第四段的句式要求,进行同一论点的论据罗列。刚开始,学生只能写出两三句的模仿句式,在追加了一次的课后仿句作业后,大部分学生就能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写出一段论据了。在文本经典语句的示范性作用下,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对象,有了正确的参照文字,再多配合片断训练,自然而然就增强了论证能力。
总之,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不能指望今天教了明天就会。我们不能把它孤立起来,应该跟阅读教学结合。指导学生写作时,先从几句话、几段话、小短文开始,从感觉到模仿到创新,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直到自己写作,让学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课内资源相当丰富,选择合适的篇目作为范文,在阅读教学中与写作多进行联系,是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的。
当然,完全依赖课内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课内名篇只是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桥梁,更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应该提高素养,做一个“杂家”,与时俱进,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能够更好地综合运用课内外资源,具备更强的能力,真正教会学生去观察体验,分析现象,并把写作当做队社会认知的表达。学生愿意写了、爱写了,教师对写作进行教学也就不那么累了,这才是走出写作困境的真正出路。
参考文献
[1] 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
[2] 朱光潜.谈美书简[M].岳簏书社,2005(1).
[3] 精读与写作[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