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2013-04-29 00:44刘奉刚张振宇郭云卿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刘奉刚 张振宇 郭云卿

摘 要: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问题抓得好,则有利于基础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我国农村经济的腾飞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究了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困境,特别是眼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农村基础教育的脱节之处,并基于现实实际提出了相关对策,即加强建设适应农村实际的“全科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为先导、构建无缝隙对接农村教育实际的课程体系为保障、政策给力、学生助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为补充,试图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弥补小学教育专业与农村教育现状的缺位。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03-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保障,也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先导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师范教育历经了由“三级结构”向“二级结构”的转变,即先前很多主要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通过“重组、合并、兼并、扩建”等方式,相当数量的学校被吸纳到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建制中,被稱为教育系、教育学院或其他二级机构。

1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和困境

1.1 师资队伍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新陈代谢缓慢

首先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正规师范院校大专、本科学历以上的教师数量偏少。据相关数据统计,依然在教师岗位上工作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以前的民办教师转正后留任的。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的完善,他们中很多人通过自考和夜大考试,但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教育学的教育,对于人才培养规律把握还欠火候,缺乏实质的进步和突破。制约了他们自身教学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其次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年龄普遍较大,尽管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他们改善教育教学方法的主动性不强、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和积极性不高。

1.2 进修、评价和交流制度不完善;硬件软件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专业性较差、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农村小学教师的评价制度和交流制度严重不完善,在广大农村,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的主要指标体系还是学生的考分为主,这是极不科学的,也是比较片面的,单纯的认为只要学生的分数高,教师的工作态度就好、教学能力就强、绩效考核就高,而一旦学生成绩差,教师就是能力不到位,绩效考核就差、就低。这样的大环境和制度造就了很多不良现象和后果,比如少数教师片面追求分数,给予学生硬任务甚至有时采用不正当方法求得高分,小学基础教育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特殊时期和关键阶段,一旦学生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则终生受害,这是教育的失败,也是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

2 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与当前农村实际基础教育现状脱节的探析

2.1 小学专业建设要将当前中国农村的特色实地问题纳入考虑范围

政策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样,人才培养也要根据社会实际的需求进行不断改革,我国师范类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教育的现实情况,首先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要多结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现象日益凸显,这些上小学的孩子缺少家庭关爱以及正常的社会化进程中的各个元素,给学校和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人才培养中社会实践与农村小学教育脱节,师范类毕业生服务基层农村基础教育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以知识性课程为主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的一个通病,师范院校的实习往往集中在城区学校,在实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是城市小学的教学环境,缺乏实践造成很多毕业生走向农村教学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另外加上课程内容缺乏对农村教育实际情况的研究。教材的内容以农村学生为对象的教材内容甚少,缺乏适用性,助长了农村上学无用论的不良气焰,很多农村孩子选择了辍学。

3 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背景下改革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建议

3.1 以加强建设适应农村实际的“全科型”教师人才队伍为先导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学龄儿童的减少,小班化、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对于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更为渴求,综上,加强建设适应农村实际的“全科型”教师人才队伍是必由之路,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教育资本、另外一名全科型老师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长,更符合人才发展和培养规律。

3.2 以构建无缝隙对接农村教育实际的课程、实习体系为保障

坚持“理论实践两条腿走路”,转变新思路,要坚决摒弃长期影响发展的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思想和侧重知识记忆忽略实地应用的旧想法,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要将学生的教学实际和社会调研、农村实地调查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一揽子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到农村的活动,譬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农村智力扶贫开发活动、健康心理咨询活动等,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基层的农村教育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

3.3 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政策扶持,积极发挥“政策给力、学校助力的”双推动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服务基层农村基础教育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省和县域政府针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都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比如“免费师范生”等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政府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通过政策的引导解决学生服务基层的后顾之忧,比如,给予适当生活补助以及以及日后考研或者工作的照顾和优惠。另外学校也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一方面学校要加强舆论宣传,邀请典型人物做事迹报告,让毕业生接受励志教育。另外,还要把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和团学活动中,将就业指导与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毕业生感恩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学校营造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深层次的认识到服务农村小学教育是实现自我人生和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白.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农村教师专业化刍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5):161.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
“通识是贵”: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与思考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从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看如何培养儿童教育专家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对策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高师小学生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交互融合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