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预设与生成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境创设,注重探究发展,注重文本细节,以此产生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有厚度、深度和高度的课堂。
关键词:情境创设;探究发展;文本细节
在新的课程视角下,人们都追求有弹性和包容度的课堂。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既要注重预设,也要注重生成性教学资源。有时,恰恰是“意外”才成就了有温度、有厚度的课堂。毋庸置疑,在课堂教学中,恰恰是一些可变因素的引入与存在,才使得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可见,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都不可或缺。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这为课堂教学的随机和生成,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凭借这样的空间,打造出富有生机的语文课堂。
一、情境创设:生成的助燃剂
适宜而珍贵的生成性资源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让其自然产生,则需要教师的智慧。对于小学生来说,注重情境创设,应该是一条好路子。构建一种融实践性、体验性、对话性于一体的课堂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激情,并且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这对于学生学好语文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苏教版四年级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里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亲自切一切苹果,怎么样?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一齐切,应该先切一个,观察后再切第二个,然后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生练切)
师:请大家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成功,因为切得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因为位置也不准确。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
师:请大家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
在以上的情境体验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拦腰切”的腰指的是什么地方。因为是亲自动手,所以直观形象,让学生绘制图谱,也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惊喜连连。对于小学生来说,适宜的情境设置,无异于一盏灯、一把火,点燃了他们,唤醒了他们,当然也成就了他们。
二、探究发展:生成的原动力
孩子的身心总是处于开放状态,随时吸纳着课堂上的所有信息。每每想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加开放的教学空间。特别是语文课,是一个阅读、思考、追问、记录、想象,以及与文本对话,然后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不仅仅要理解已有文本,更要关注对话的生成、阅读的生成,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发展。教师既要预见课堂可能发生的细节,也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做出相应的变动。
如,在《黄河的主人》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
师:我们都坐过小船,有的同学还有漂流的经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就在乘客们谈笑风生时,艄公在撑篙前进的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预设回答1:可能遇到激流。
预设回答2:可能遇到暗礁。
预设回答3:可能遇到漩涡。
这些答案仅仅是预设,学生不一定按照这个预定的“轨道”行走。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艄公当时的动作、神态乃至语言进行想象,然后动笔写出来。相信,此时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一定是“沉甸甸”的,一定会为学习增添一股清新的活水。
其他学科重在课堂教学,语文则重在课外。通过课内资源向课外探究,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教师要打破课内外的界线,打破课本的界限,引进课外活水补充于课内,一定会产生更合适的生成性资源。
三、文本细节:生成的动情点
文本解读不但包含宏观主旨把握,还包含微观分析。限于生活经验、阅读积淀、认知能力、审美品位等因素,学生有时不能深入挖掘文本的细节,或者刚进入文本的浅处就停止了。这意味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深处,细微触摸文字的敏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责任。也许,抓住课文中的细节认真品味,有可能就是生成性资源产生的有利时机。
如,仍然以《黄河的主人》为例,一教师从文本细节入手,针对第1自然段“黄河滚滚”后面的句号追问:黄河究竟有怎样的恢宏气势呢?句号和逗号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如此,学生理解到在朗读体会中抓住总起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第3自然段情节很有意思,教师没有整齐划一地“齐步走”,而是强调“读出你的理解”。所谓“你的理解”,其实就是重新创设一个不断调控,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新的生成性课堂。教师以此顺着“你的理解”,引导学生以读悟情,形成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
语文教师,一定要警觉,思维的触角不仅要深入到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处,而且要触及到整个教学的细微处。一定要引导学生慢慢读,小心读,读深读透,留意那些平平常常但又蕴含着玄机的地方。“读慢一点、有时间自悟;小心一点,有机会深入;读透一点,有能力发现”,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同时睁开两只眼睛:一只眼引领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而另一只眼拨开教学中的迷雾,看清课堂或文本中的“真学问”“真视野”“真秘境”……
语文课堂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单项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轨道。当教学的走向稍稍偏离的时候,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转变和调控。课堂是否高效,是否有质量,有时就在于预设和生成的正确处理。有时放弃预设,注重生成,反而能步入更理想的课堂境界。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技巧、聪慧和爱心。但愿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能够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并且付诸于教育和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曙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