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摘 要: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被称之为教学情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关键词:数学;情境;创设
如何创设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当时刻关注的问题。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多样性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一、趣味性情境创设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
如,讲九年级《随机事件》时,通过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给学生讲解这位宋朝名将抛掷百枚钱币鼓士气,从而顺利征讨侬智高,大获全胜,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还为狄青捏着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铜币全朝上吗?”这个情境的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学生听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会赢的原因。
另外,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在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回答各种问题时,设计用两个骰子撒出点数,用面朝上的点数之和来确定哪一小组回答问题,会使学生感觉很新鲜,又觉得很公平,体现事件的随机性。
这样的情境创设随着情境慢慢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又创设情境,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强化随机概念,可谓边学边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生活式情境创设
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
例如,金融问题:储蓄的学问,怎样存钱本息多,买保险和存款哪一个更合算,定期存款与国债的比较;交通:出租车计价问题,怎样出行省时省钱;最佳方案问题:花坛设计,房屋的布局和装修,旅游租车、购票;等等。
如果教师引用这些例子,使学生体会到这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说明数学应用之广泛,感受到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数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质疑式情境创设
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创设问题情境,是让学生先处在一种矛盾状态,再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比、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学科整合式情境创设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乘法”时,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有理数的乘法:3+3+3+3=3×4,3×4就是4个3相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使学生在古诗的诵念中体会出蕴含的数学原理,明白了为何要画三视图,并产生强烈的画三视图的求知欲。这样的情境创设,将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以问题情境和文化与生活情境的形式进行创设,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巧用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而且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任用。
如,在教学“圆周率”时,穿插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圆周率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六、拓展空间,创设开放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具体情况,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去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对学习数学产生浑厚的兴趣。
开放性练习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式,拓宽思路。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中相遇求路程这类题目时,学生解题容易套用公式:路程=(甲速+乙速)×时间,教师可以适时地安排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对面走来,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两人走了10分,两地相距多少米?很多学生套用公式完成了此题,但有学生发现此题两人行走结果不明确,无法解答。双方争论不休,教师就让学生想象会出现哪些情况,加上合理的运动结果后再进行解答。于是就出现了三种情况:相遇;未相遇,还相距一段路;相遇后交叉而过,又相距一段路。就这样,开放性的练习,导致了开放性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很多,如,及时评讲统计分析过的试卷,也是一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创设问题情境等等。总之,只要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就行。
创设问题情境后还需注意:
(1)教师所提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要贴近学生知识或实际生活。
(2)要由浅入深,不断接近问题的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我。
(3)抓住思维的最佳突破口,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体验、感悟、实践机会。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翠园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