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摘要:课程是旨在遵循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学内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日标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劳动技能型人才,既俗称的“专才教育”为用人单位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层次的、从事某项具体事务性或技术专业工作的专门人才;职业化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职业化包括由内而外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 ,而不是依凭个人兴趣自行其是 ;其次 ,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 ;最后 ,职业化应该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 而且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商务管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笔者2006年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工作,8年来一直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特别是多年来在商务管理专业授课,深感在职业教育中,最关键的是为各行业培养 “职业化”的员工,而这,也是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教育中较为重视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要紧密围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选择有自身的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性质与功能都是由课程具体决定的,所有专业设置课程都是是高等职业教育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要想在教育全球化的竞争面前站稳脚跟,取决于所培养人才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企业是否需求,关键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果如何,即培养职业化人才。
一、研究意义
最近几年资料显示:职校生一直是处于高需求的状态,就业率能够在90%以上,甚至高的达到98%还要多。但是应届职校毕业生工作不到一年就离职的比例也是居高不下,一般学校普遍达到25%—30%,差的甚至达到60%以上。离职因素众多,主要因素之一是一些职校生素质低、能力差、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而被企业辞退。
职业化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职业化包括由内而外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 ,而不是依凭个人兴趣自行其是 ;其次 ,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 ;最后 ,职业化应该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 而且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
二、课程体系研究
在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中,其目标定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育方法实施等问题。由于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致认识,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性人才,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因此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就定位在专门性与实用性上。这种专才教育对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一定的操作性。但在当今社会更开放、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目标定位呈现出极大的局限性。
因此在目标定位上,我们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能多次就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当然这种“通才”目标也并非要求面面俱到。它只是相对于“专才”教育面过窄,学科划分过细,课程设置过于单一专业而言的,是一种在特定领域内的“通才”。通过这一目标,可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课程结构要努力实现模块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三、职业化人才培养研究
所谓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以国际通行的概念分析,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的职业资质;
二是以“胜任愉快”为目标,保持人的职业体能;
三是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的职业意识;
四是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的职业道德。
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的体现在遵守行业和企业的行为规范,包含着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行为规范,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行为规范,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个行业的某个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
职业化技能是企业员工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任务,职业化技能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职业资质,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等,通常就是进入某个行业某个级别的通行证,其次是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对某中专业化的东西的一种专业认证,比如会计,就必须拥有会计上岗证,学历认证和资格认证都是有证书的认证,但是在现实中,还有一种没有证书的认证,就是社会认证,社会认证通常就是你这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如你是某个行业著名的专家,学者,即便你没有证书认证,但是社会承认你,这就代表着你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资质。我们也把这种认证称为头衔认证。
二是职业通用管理能力。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必须与上司、下属、同事等交往,形成一系列的关系链,在这些关系链中,必然就产生了向上级的工作汇报、向下级的任务分配,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与配合,同时,一个员工还必须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时间的管理、心态的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这些通用的管理能力,是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间都必须具备的能力,通用能力的高低,在某中程度上也决定着你的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它与职业资质互为补充形成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这么说,一个职业资质和通用管理能力都比较高的员工,他的整体工作能力一定是良好的。
职业化的作用体现在,工作价值等于个人能力和职业化程度的乘积,职业化程度与工作价值成正比,即:工作价值=个人能力×职业化的程度。
如果一个人有100分的能力,而职业化的程度只有50% ,那么其工作价值显然只发挥了一半。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很高,那么能力、价值就能够得到充分、稳定的发挥,而且是逐步上升的。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比较强,却自觉发挥得很不理想,总有“怀才不遇”的感慨,那就很可能是自身的职业化程度不够高造成的。这样就使得个人的工作价值大为降低。
职业化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1、一个中心
职业人的核心目标是客户满意。职业人总是准备提供超过客户期望值的服务,这里的客户包括上司、同事、家人、下属和生意场上的客户。
2、三个基本点
第一个基本点是职业人要为高标准的产出负责,最主要的是做到两点:
1)行为思考的出发点是客户最感兴趣的。
2)有义务保守与客户合作之间的所有秘密。
第二个基本点是团队协作。作为职业人,你必须记住一点,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够提供高标准的服务。这里讲述的不是专业人士,而是职业人士,专业人士是学有专精的人,而职业人士则是注重团队合作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团队协作就更应该被强调。
第三个基本点就是职业人必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要提升客户的竞争力,首先你要提升你自己的竞争力。处在急剧发展的时代,职业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否则只能被社会淘汰。所以说,应变的唯一之道是学习。
四、建立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 具体体现为培养“ 理论知识适度, 技术能力强, 知识面较宽, 素质品位高” 的专门人才,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1.以够用为原则, 建立跨越“ 学科本位” 和“ 能力本位” 的新型课程体系。建立新型课程体系要突破普通高校着重学科建设, 强调理论体系的“ 学科本位” 观念,也避免职业教育片面针对职业技术、 单纯强调能力培养的“ 能力本位” 思想, 在课程计划方案中体现专业定向结构, 积极贯彻“ 素质为本、 能力为主、 需要为准、 够用为度” 的原则, 在尊重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前提下, 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按知识、 能力、 素质结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体系,使高新技术岗位工作的情景性、鲜活性相贯通, 功能灵活, 并以案例形式存在, 积累和传承知识。
2.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 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 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 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 行业) 专业管理委员会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立足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中心, 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 建立与企业密切合作的、 一流的、 现代化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与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设计一流、 装备先进的并可不断更新的实训基地, 与高职教材建设、 创新课程体系相匹配, 着重于理论应用、 案例演练和生产线模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在“ 手脑并用” 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4.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建立新型课程体系要采用“ 压缩、 精简、 综合化整合、 增加” 的方法, 即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 压缩不重要的知识, 综合一些课程, 减少一些课时, 增加与专业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 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 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 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 课程模块化可实现课程结构的柔性化, 构建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5.建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 对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高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2]孟天才;新时期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的问题与破解;中国经贸导报;2009年23期
[3]邱泳枝,李正元;新世纪课程体系改革的走向;江苏高教;2002年第02期
[4]徐秀伟;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5]陈晋,肖东生;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3期
[6]卢红学;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7]方月娥;培养体制对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余祖光;学会做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