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浩生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查阅了一些权威著作资料,提出了几点关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建议和方法:变“教”为学,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引导创新,指导总结;这些拙见,仅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 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品德修养,知识水平、情感表达能力、创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素养能否提高。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呢?
一、变“教”为“学”
以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实现师生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把对学生的“教”变成一种引导学生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的行动。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认真分析,努力发现,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发散”。立体的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主题立意、语言结构,尽量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发挥想象力,不断地去发现教材中作者的个性。如屈原的浪漫,鲁迅的深沉,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让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把学生的阅读引向作品的深处,引向心灵的深处。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行为的内驱力,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阅读,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突破口,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感觉到常学常新,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习惯
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趋向。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化在阅读中前进。语文阅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终身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会读课文。
四、引导创新
文章是思想文化的载体。阅读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起到培养学生审美、批判和创新的功能。审美是人类活动的高层级,审美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感悟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在审美中获得体验,使每一篇文章,一本书都成为精神悦怡的对象。学生在审美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了心灵美的塑造。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识。在分析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要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做书本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崇尚真理,大胆怀疑,科学阅读。阅读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及阅历,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领悟,读到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五、指导总结
1.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指由课内向课外、由教材向教材以外的美文名著延伸,由学校“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延伸,是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延伸,是学生参与空间的拓展,是提高阅读实践能力的有效环节。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从课外去猎取、补充,拓宽视野,增加感性形象,了解文章特色,积累佳词丽句,探究谋篇布局,陶冶思想情操,训练形象思维,增加文化积淀。课外阅读从另外一方面弥补了课堂阅读的不足,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课文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2.阅读方法
阅读本无法,但也有规律可循,湖北的余映潮老师就总结出了阅读的多种艺术方法,如巧读,疑读,助读,倒读等。阅读方法的采用是根据阅读目的和内容来确定的。获取信息,了解大致情况采用略读,范读;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行鉴赏就要采用细读、精读。 这些方法可以介绍给学生,并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也总结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交流介绍互相借鉴,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的热情。
3.阅读内容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可以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所以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文质兼美有利于学习的文章或书籍来读,合乎此标准的古今中外,科技、人文、哲学、历史等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华的读物都可以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成为精神富翁。
4.阅读积累
课外阅读中进行摘录,整理归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读以致用。如果能把感悟写成心得,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因此阅读的积累就是一个吸取与倾吐的过程,体现了语文学习读写结合的原则。
总之,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阅读列为平时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克服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东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