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对发展马克思文艺理论的需求性

2013-04-29 08:59杨梦冰
学子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文艺理论需求

杨梦冰

摘要:思想艺术是按一定审美观念,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把握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质上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的艺术再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入中国至今,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当代中国面临着一种文化缺失的现象,糜乱的网络文化侵蚀着中国青年。

关键词:网络;中国青年;文艺理论;需求;美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生活中,人们时时处处都想将最美的形象展示出来。可是美的定义却越来越模糊。陆兴忍博士在课程中曾介绍了当代中国的一些社会现状,和网络文明的缺失行为。是什么让当代中国变成了这样?是否是缺失一种信仰?

1.文艺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马克思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回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胳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生产力和一般文化知识水平相对低下的历史条件下,也曾出现过艺术上的繁盛时期。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欧洲,虽然物质生产有了很高发展,却没有出现艺术上如古希腊那样“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繁荣景象。马克思在本文中还指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至此,马克思揭示了两个层次的不平衡。一是艺术发展的繁荣状况与一般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某种艺术形式(种类)与整:个艺术的一般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那么,怎样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包括艺术归根到底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呢?诚然,“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它们也就被解释明白了”。

2.艺术在一方面是在特定时代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如,希腊神话产生于公元前九世纪至前八世纪。那时艺术还没有从原始人的生产中分立出来。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分工还很不发达,因此很多自然现象、自然力还不能为当时的人所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然而,人是有力求理解和征服自然的能动性的。这样,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就成了当时的普遍社会需要和历史必然。一句话,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一般的物质文化状况产生了人们这种特定的精神需求和可能的心理满足。希腊神话和史诗就这样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而神话的本质和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人们只能有“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一切把自然神话化的态度”。因此,希腊神话和史诗,这种“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在古希腊这块土地上,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形式创造出来”。反之,在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另一种社会历史条件下,“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3.马克思文艺理论传入中国的影响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的艺术归入上层建筑的范畴,强调它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他认为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形式。可见马克思所说的“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一种“思想体系”了。因此,文学艺术当然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在这种意识形态传入中国之后,同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文学艺术时,不能让它脱离了社会。要联系我们所处的社会形态,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中寻找其根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精神活动,必然要受其他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对当代中国来说,它更应该成为一种信仰,以及艺术的审美标准。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网络恶俗文化充斥着年轻人的生活。甚至很多人更是以此为乐。恶俗的趣味以及艺术形成了一种变态的美。这种美的审美形式和艺术表现方法脱离了艺术素养的范畴,让艺术变得不是高雅和品味的象征,而是低俗和快餐文化的结合体。由于网络法律的不完善,这种变态的艺术传播迅速,更引起了审美观并没有发展完好的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以及模仿心里。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指出了文艺的独特性,它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掌握世界。如果说当代中国的艺术领域出现了扭曲,那么对于社会也会造成深刻的影响。如,游街,反对非主流,或者是另类的行为艺术。这些都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结束语

没有信仰,没有理念的艺术是杂乱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摹仿自然,但并没把摹仿看成是被动和机械的。而恶搞的艺术是脱离自然的和谐的。近年来,随着文艺美学研究的深入和对文艺自身规律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艺术掌握世界的“掌握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使世界变成头脑自己的东西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能动的、积极的,是动作的发出者,带有主动占有的性质。

因此,我们认为,对世界掌握的过程不仅仅是对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发挥其主体能力,进而在对象中肯定自身的价值。自身价值的体现就和自身审美息息相关。提升个人审美理念,从文艺出发来改造社会。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对发展马克思文艺理论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彭修根.侯平川.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话语张力 [M].湖北: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01

[2] 卡尔.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文艺理论需求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韦君宜在《中国青年》时期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胡耀邦和《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