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宜在《中国青年》时期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

2017-07-29 02:55李荣霞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

李荣霞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 1939年韦君宜被调至延安中央青委工作,她的期刊编辑工作主要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组织青年投身抗日革命为主。韦君宜经历了《中国青年》延安时期和河北平山时期的复刊工作。延安复刊阶段,韦君宜注重对期刊编辑工作的研究和对选题的探讨,经过延安复刊,韦君宜开始从职业宣传工作者和文化人向专业的期刊编辑工作者转变。1948年12月,《中国青年》在河北平山县复刊,韦君宜主编刊物至1953年6月。在平山复刊阶段,韦君宜的期刊编辑工作主要围绕青年和青年团展开,此外还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为期刊编辑,她最大化地发挥了期刊指导工作的功能自觉。

关键词 韦君宜;《中国青年》;期刊编辑思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2-0136-02

《中国青年》是一份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毛泽东主席曾三次为其题写刊名,《中国青年》创刊宗旨:“要帮助青年取得一些切近合用,然而在学校里不容易得着的知识,要介绍一些切实可供研究的参考资料,把青年引导到切实的路

上”[1];读者定位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青年知识分子;主编从创刊、停刊到复刊的历程中有恽代英、胡乔木、韦君宜和邢方群;栏目设置除了有文艺、书报介绍、青年问题、青年界消息固定栏目还有时事述评、教育界革命问题、共产主义运动、农民运动和平民教育通信、本刊研究题目等;《中国青年》三次停刊,三次复刊,共长达90多年的发展历程,1923年10月20日创刊于上海,1926年因时局变化迁至广州,1927年4月由于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迁至武汉,1927年7月因大革命失败迁至上海,同年10月停刊,共发行155期,发表文字将近201万,1939年11月在延安第一次复刊,韦君宜担任《中国青年》(晋西版)主编,1941年3月因皖南事变停刊,自延安复刊以来,《中国青年》出版发行从第1卷~第3卷,共出版29期,约发表142万字文章,1948年《中国青年》在河北平山第二次复刊,同年8月16日当年出版16期后停刊,从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间共出版432期,共发表297万多字,1978年9月《中国青年》在北京第三次复刊。

1 期刊编辑要满怀对工作的热忱

韦君宜服从党的安排,到《中国青年》任主编,牺牲了自己的写作爱好。《中国青年》是一份无产阶级刊物,毛主席亲自为其定了刊名,《中国青年》直属中央领导。君宜全身心投入到《中国青年》之中,成天与杨述一起谈工作、看稿写稿、改稿看校样,她说:“当编辑反正不能偷懒,白天晚上都得看稿子,这的确是非常辛苦的职业”[2]。杨团回忆在主编《中国青年》期间,君宜仍想完成一部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大部头著作,但是那几年她为了服从上级的安排,暂时放弃了文学创作事业,取而代之的是写了许多《中国青年》所需的思想论文。她平日里喜欢加班,就连周末也会召编辑部的同志回编辑部开会讨论工作,虽然当时同事会有所埋怨,但她和杨述这样忠诚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的心也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韦君宜和杨述在写稿和改稿时总是一丝不苟,反复推敲,正是有了这样的上级的言传身教,整个编辑部才更加的团结把刊物办好。

韦君宜不断勤学苦练,提升专业素养。《中国青年》这份期刊上系中央,下系青年,在时局动荡的情况下,更是考验期刊编辑的工作能力。韦君宜说:“编辑工作既然是很有意义的革命工作之一,就要安心去做,而要做出成绩来,固然要认真地读书,刻苦地学习,勤奋地练笔。”[3]首先,要不断学习读者关注的内容。她让编辑和记者向读者学习,学习弗洛伊德、费翔、崔健等流行人物,学习霹雳舞、摇滚乐等流行文化。其次,韦君宜认为编辑适当练笔才会想作者所想。她在《中国青年》的编辑实践中,除了编辑文章还注重写稿子和看各类书籍,使她的文学素质和业务素养不断提升。

2 办刊以服务读者为中心

韦君宜的期刊编辑工作致力于向广大青年读者提供优质的稿源。首先她向经验丰富的老作家组稿。在延安复刊阶段作者阵容有: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张聞天、王明等;在平山复刊阶段的作者有:陈毅、胡乔木、郭沫若、矛盾、艾思奇、丁玲等。通过刊登这些老作家的作品来给青年介绍一些不易在学校学到又能受用的知识。韦君宜经常召开“编辑月会”,经常请专家、老编辑、业务骨干讲组稿的经验,自己也会跟编辑部里的成员讲该怎么组稿,如何修改书稿,如何提高业务水平。其次韦君宜以自己的客观标准对稿件进行把关。有一次鲁迅的好友胡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题为《战斗英雄郭俊卿》的文章,编辑部的昌沧说这篇文章主题抓得好,内容详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但是有些自然主义倾向,过多地描绘了青春少女的隐私,韦君宜秉持“态度要诚恳,意见要坚持”的原则,她把意见跟胡风诉说之后,胡风把意见都听进去了,改稿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编辑部收到了上千封读者来信,反响很好。

韦君宜的期刊编辑思想和办刊措施与读者的兴趣和审美紧密结合。她为了解青年关注的中心,比如为了满足青年对世界的好奇心,编辑部将“世界青年之窗”扩大版面,改成“世界青年博览”;为了加强青年对不同流派的文艺学术的了解,增设了“艺苑风景线”栏目;为了让青年了解新领域、新发展,开办了“科学大世界”栏目;对读者的来信更是进行分类处理。韦君宜让编辑部的同志要给年轻读者以练笔的机会,所以在《中国青年》了“新语林”一栏,每期刊载数篇约一二百字针砭时弊的小品文,这个栏目成为了年轻读者练笔的地方,深受读者欢迎。在编《中国青年》时,若是编辑部遇到了一些问题和观点需要讨论时,韦君宜都会派人去调查,开座谈会后才开始写文章。

3 期刊编辑要保护、扶植作者和作品

韦君宜注重扩大作者队伍。她主编《中国青年》,一是依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二是依靠青年群众。首先韦君宜以革命家和知识分子为主要作者,她经常约请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指导和教育青年。韦君宜约请老作家的这一期刊编辑方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青年将理论结合革命实践,也促进了革命家和知识分子对青年的启迪和教育;韦君宜十分关心作者,韦君宜要求编辑部的人要常拜访和请教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知识分子,和作者建立友谊。她让编辑部的同志不仅要和作者搞好关系而且还要和作者的亲属搞好关系,可以让家属代为催稿。向作者组稿时,她吩咐编辑部的人与作者商量题目,要向作者介绍青年的情况,要将编辑部的调查报告和收到的读者来信提供给作者,编辑们还要帮助作者查阅文章所需的资料;此外韦君宜经常给作者提供写稿条件,有的作者到外地出差没有好的创作条件时,韦君宜会派编辑或记者跟随,协助作者在出差的路上或在外地写完稿件。有的作者去开会时,韦君宜会派编辑部的人去拜访和接待。当作者给青年做报告时,她让编辑部的人做好记录,整理成文章,经作者允许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韦君宜十分重视作者作品。她常提醒编辑部的人在约请老革命家、名人、专家写稿或者处理他们的稿件时,要慎重,向上级请示汇报。针对作者的文章,韦君宜和编辑部的成员一起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对于可改可不改的作品就不改,尊重作者的风格。她在审稿时,不对作者的写作内容做硬性的、死板的要求,在处理稿件时,她和编辑部成员认真细致推敲,不凭个人的喜恶来乱拆乱改。

在主编《中国青年》时期,韦君宜的期刊编辑实践从起初的组稿困难、读者不喜欢刊物的内容到后来发行量不断上升,期刊编辑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她的编辑事业成为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期刊编辑思想经受住了发行量和读者的检验,其期刊编辑实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处理好编辑、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作为编辑她常到群众中去吸取营养,所以办出了读者喜欢的活泼的刊物。正是因为君宜与作者建立的深情厚谊,使《中国青年》的作者队伍不断扩大。君宜的期刊编辑实践使《中国青年》的思想性与知识性很好地结合,同时又使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值得当下的青年期刊学习。

参考文献

[1]发刊辞[J].中国青年,1923(1).

[2]启治.耕耘播雨四十春——韦君宜畅谈编辑的素质、修养、职责和作风[J].编创之友,1983(1):91-111.

[3]韦君宜.老编辑手记[J].编辑学刊,1986(1):71-72.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
延安时期《中国青年》“栏目”中的青年政治动员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胡耀邦和《中国青年》
与外婆同龄的《中国青年》
读《中国青年》之后
请《中国青年》帮军人说声“不”
义无返顾破解“猜想”——《中国青年》走向市场的思路与尝试之一
读者心中有我们 我们心中有读者——李作林与《中国青年》45年的情缘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中国青年》“读不读名著”讨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