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背景下青年创新创业路径探析

2013-04-29 09:30王丽辉
关键词:区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

王丽辉 等

摘要:在当前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形势下,創新创业教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区域文化为视角,研究区域文化对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从社会、政府、高校、企业、家庭等层面,趋利避害,积极引导,以求探析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区域文化 燕赵文化

2013年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将有近700万大学生走出校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在经济增速放缓、毕业生问题持续增加、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三重压力下,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教育体制深化市场导向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缓解目前就业市场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根本的、独特的价值观,支配着社会行为的一系列信仰和信条,是影响创业主体活动差异的重要因素。中国地域辽阔,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的区域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探索有实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就要在当地文化基础上,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政府、社会、高校、企业、家庭共同努力,培育积极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提炼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创业精神,广开渠道,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创业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1 文化利导,培育创业精神

创业文化的培育需要植根于区域文化的特点之上。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大学生创业际遇,实现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业教育。以燕赵文化为例,河北省独特的地貌特征及在历史长河中与北方少数民族及其它外来文化不断冲突、融合、交流的过程中,使之形成了农耕文化占主体地位,与游牧文化交融的燕赵文化:地处京畿重地,长久以来深受京都文化影响,一方面有着最早的市民观念中的独立、自由、自主性强的一面,有较强的奋进和创新意识;但另一方面,又有着重政治的传统和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农耕文化占主体地位,造就了燕赵儿女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优良传统,但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保守、安于现状、怕乱求稳、小富即安心态和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的观念。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燕赵文化,固然有阻碍创新、限制创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但同时也有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创业文化中包含着诚信、团队协作、创新、进取等方面,而燕赵文化中忠君爱国思想中对国家的忠与爱,体现着燕赵儿女浓重的家国观念和爱国情怀,这种甘心为本地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动力,可以促成集体优势的发挥。因此,政府、社会和高校需要在大力弘扬传统燕赵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区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创业精神形成的因素,加强人文科学的建设及普及,提高青年群体的人文素养,大力宣传青年企业家创业事迹,提炼具有燕赵特色的创业精神,只有当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符合传统价值取向时,创业教育才能从操作层面上获得实效。

2 政策引领,活跃创业氛围

创新是创业的起点与动力,创业教育是推进创业行动的重要路径,政府从政策及行动上,重视创新,为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政府出台针对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提高政策的可行性,降低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门槛。扩大宣传沟通渠道,将国家和河北省创业优惠政策及时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网站等方式公开发布,或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整理成册,发放给毕业生,使毕业生及时了解详细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对于毕业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予以解答,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与大学生的沟通渠道,使创业政策能够及时发挥作用,切实为创业者解决困难,更好地促进青年创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创业政策效应。同时,要强化政府对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指导,通过开设咨询窗口、开通咨询热线电话等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税务咨询、优惠政策申请等服务。另外,政府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建立企业孵化中心,促进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资金与项目支持;开设青年创新创业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并完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库,通过提供服务、信息、技术、组建平台等途径,为青年创业提供支持。通过这些举措,为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及社会环境。

3 转变观念,改善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直接影响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因此,只有改善青年创业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才能提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及成功率。

改善创业环境,最主要的是转变家庭的就业观念,在中国家庭中,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性格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发展道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目前河北省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比较保守和落后,在就业选择上,家长总想让孩子有个铁饭碗的工作,不愿意让孩子去吃苦创业。要改变家长对创业的理解,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因此,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价值导向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应当增加对创业的宣传力度,对于创业成功的实例给与更多的关注和报道,扭转人们对创业的固有认识,才能够使创业活动得到更多家长的扶持。

改善创业环境,除了改变家庭就业观念,还需要改变创业主体所处的教育环境。高校有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创业教育既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需求,同时又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使就业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使创业教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所以,高校要充分重视创业教育,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4 校企合作,拓展创业空间

依靠创业教育政策引领创业文化发展。创业教育政策不是直接创造创业文化环境,而是通过建构创业组织并完善其职能、推动企业与大学互动、设立创业项目、提供创业经费支持、提供创业福利保障、鼓励创业教学研究等,实现刺激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为创业提供较好的环境条件与机遇,进而提升全社会创业水平,特别是青年人的总体参与率,打造完整的创业文化生态环境。

校企合作是缓解創业教育中区域文化与创业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推进创业教育的现实基础。创业教育相比专业教育更加强调实践性,高校培养的创业人才在内容及规格上都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创业教育的成功必须依赖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合作,企业为实现其社会服务职能,企业帮助大学实现对知识商品价值的追求,学术在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冲击下具有了资本的特性。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为企业提供知识和智力资本,用来支持企业发展。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及知识注入企业后,企业经济目标得到实现,则愈发依赖高校创新活力的注入。同时,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创业见习基地,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还可以为学生就业提供岗位。在校企互动中,有些曾参与企业运作的教师直接带着成果创办公司,实现知识转移,获取经济利益后,又反哺创业教育。校企互动营造了创业文化发展的土壤,吸收了商业文化的高校对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更加敏锐;企业则通过运用高校创新力量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5 强调落实,保障教育成效

高校设立专门行政组织机构,负责与政府、企业的联系,及时把握政策信息与商业信息,疏通三方沟通渠道。在传统燕赵文化基础上,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创业文化,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依托各种竞赛,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中,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举办各种创业论坛和讲座,扶持创业类学生社团,在校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在课程设置上,把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融入到专业教育中,通过设置基础实验平台、技能实训平台、系统综合实训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全过程、多平台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并把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规格的评估指标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兼职教师团队,聘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为兼职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以亲身经历,有的放矢,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分享创业经验,从而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瑞.传统伦理与世俗消解——英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2]郑雨尧.区域文化环境对青年创业的激励研究——以绍兴地区为例[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4).

[3]张玉敏,郑琳娜,孙静,于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4]徐隽.地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