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知识框架 成就有效课堂

2013-04-29 00:44蔡春娥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7期
关键词:整合教材知识框架串联

蔡春娥

【内容摘要】随着课改的实施,教材内容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进行独立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导致教材弹性太大、跳跃性强、缺乏系统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笔者从明确目标、梳理知识、整合教材、讲究教学方式等方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导和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成就有效课堂。

【关键词】知识框架 梳理知识 整合教材 串联 并联

高中历史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与旧课程单纯注重知识传授有所不同,新课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新课改采用分模块的方式,以专题形式来架构高中历史教学体系。教材的必修内容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进行独立教学。但这种课程体系带来的问题是人为割裂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导致教材内容弹性太大、过于跳跃、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这对历史基础薄弱、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确实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最终导致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成就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最佳的做法是指导和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标,理清线索,及时梳理历史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学目标虽有呈现,但形同虚设。教师不敢忽视任何一个知识点,泛泛而谈,核心问题抓不住,导致课堂容量增大,学习内容杂乱,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要想成功构建知识框架,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认真研读课标,研究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预设,确立的目标尽量当堂完成。只有目标明确,时刻注意把学生的实践摆在教学的核心地位,才能真正把握好教学方向,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堂课,都力求理清线索,及时梳理新知识,把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构成有筋骨、有血肉的知识体系。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例,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同样地这部分知识点也是必修二的重要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屡见不鲜。但是由于历史史实展现不充分,过程较曲折繁杂,导致学生经常混淆不同阶段的原因及特点,张冠李戴,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在进行这一专题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吃透教材,抓住资本主义发展各个阶段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概括,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不同阶段的特征和原因,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此课内容结束时,决不能忽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不然会导致学生出现知识混乱的现象。在课堂小结时,最好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各个阶段的概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从客观与微观的综合角度去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

二、整合教材,适时补充知识加深理解

面对如今的新课程,我们一线教师的理念必须发生改变,由原来的“依赖教材”转变为“依据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框架,教师在以新课程为准的前提下,须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并再次编排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合理的取舍与整合,才能顺利解决专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突出历史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在备课时,对于知识脉络不够清晰的内容,教师尽量做到总览全局,将教学设计置于课程的整体之中来考虑。在这样的思路中通过整合及优化教材,将知识梳理清楚。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突出重点,不需要的讲的就不讲,有效解决难点;同时将一课时的内容做到当堂完成。通过对教材的科学处理,可以使教学内容更集中、主题更突出,构建起真正适应学生发展和高考实际的知识体系。

针对教材内容存在过于跳跃,弹性过大的缺陷,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适时地补充相关内容。以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为了更好地衔接知识,在讲解这一专题之前,首先应对中国的朝代更替进行初步讲解,这样可以为学生建构一个初步的框架,并能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这一专题的内容是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必须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概念进行详细补充。特别要指出这一制度体现了两组矛盾,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各朝各代采取的措施与政策基本都是围绕这两组矛盾进行展开。通过知识的补充,学生就能从中紧抓重点,密切关注各朝代在这两组矛盾上是如何此消彼长,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课标要求的内容,而学生不好理解的,如《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内容,教师更需增设背景材料,辅导学生阅读“导言”和“历史综合”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

三、讲究教学方式,注重“串联”和“并联”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即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揭示其本质。学生在整理知识结构时,往往会出现知识点遗漏,重点内容理解不透彻、挖掘不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串联”和“并联”,即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深入分析,充实知识结构。从纵向比较来看,将洋务运动与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进行比较:①从口号上看,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②从内容上看:抵抗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洋务派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其主张付诸实施,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③从作用上看:抵抗派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条改造社会的有效方案,只是起到思想启迪的作用,而洋务派虽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近代化。这样一比较,学生的思路豁然清晰。以四大发明为例,很多学生甚至到了高三都不明白为何四大发明在东西方产生的影响会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采取的政策方面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凸显中外历史本身的内在联系。采用这种“串联”与“并联”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一条历史发展清晰的脉络,避免知识的缺失。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知识结构不仅具有整体感而且具有一定的力度和深度,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原本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重视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构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使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真正成就有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猜你喜欢
整合教材知识框架串联
用提问来串联吧
用提问来串联吧
小虚词大学问重夯实促品味
浅议如何提高英语早读的学习效率
论“大历史观”指导下的传统历史教学变革
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