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本莉
乡土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乡土地理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的素材,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进程。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地理问题的意识。
2.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区位”这个概念时,就“区位”的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同样,在讲授“全国河流概况”及“中国气候”等问题时,也可以联系本地的“河流”、“气候”等实际知识,生动地举例阐明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
3.乡土地理材料既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4.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人地关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起爱国爱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材中的实例较为典型、实用,但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切身体会,如果利用学生身边的熟悉且有切身体会的乡土地理实例来讲解,那么效果较为明显。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适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乡土地理基本知识,是学习乡土地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激活地理课堂的有效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石,任何一个地理教育教学的过程,都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区域性校本乡土地理,其选定研究的内容没有一定的文本教材作为依据,其方法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的角色,因此对于备课和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当重视。
一、备课
(一)收集乡土地理素材
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应在课余时间注意收集、分析和归类大量有用的乡土地理素材,建立乡土地理素材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有一桶水;要“厚积”才能“薄发”。教师只有平时多积累乡土地理信息,不断丰富地理的感性认识,加强地理观念。收集地理素材的渠道有很多,现列举如下:
1.留意身边的生活
2.善用生活媒体
3.捕捉新闻热点
(二)备课
乡土地理知识就在学生身边,为学生所熟悉,有直观的感性认识,通俗易懂,有亲和力,具有趣味性。而地理本身具有广阔的空间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但初中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备课中,充分利用以上乡土地理知识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穿插乡土地理基本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并不陌生也不遥远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把要讲的事物和现象全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前去观察,但是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客观的乡土地理材料,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地理知识时机要恰当,内容要适量,少则四五句话,多则四五分钟,不可过滥,不可为了重视乡土地理知识而偏离了教学目标。
(二)学生回答
在课堂提问和课堂小结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来举例,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由老师加以补充完善。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除了书面练习外,还可以有多种形式:
(一)收集网络资料
课后可让学生收集有关乡土地理的网络资料,但面对海量的网络资源,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访问哪个网站,该看哪些信息。而且有部分的网站是为成人或高年级学生而设计的,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讲显得难度大、难消化,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推荐部分适合的网络资源,宜精不宜滥,避免学生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画图
在讲述平面图的画法后,让学生画自己的村的平面图。学生参考地图,并根据实地观察、生活经验和访问调查,了解更多平时疏忽或知道但不熟悉的事物,加深对家乡的熟悉程度,也增长了见闻。
(三)实践活动
乡土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带祖国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鼓励或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充分开发地理课程资源,进行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调查方案、收集和整理信息、采取行动、反思和评价、交流和表达等。
(四)图片展览
定期在校园开展专题图片展览,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形式进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家乡建设成就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的推广,乡土地理教育出现并逐步确立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地位,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乡土地理成为初中生的必修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和乡土地理教学相关的建议有三十多条,集中体现在活动建议中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乡土地理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载体。广大的中学地理教师明确乡土地理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以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地理教育才能激发中学地理教学,充分发挥地理教育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