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恩全
摘 要: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怎样才能提高教师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本文从纵向评价、动态评价、多元评价、过程评价等方面阐述教师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 幼儿评价 有效性 提高方法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的终结,又是教育活动的开端。有效的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对教育教学行为做出评判,那么教师对幼儿及教育行为的评价有没有积极的作用,这就关系到教育评价有效性的问题。实践中,我认为:一切以幼儿为本,一切有利于幼儿自身和终身发展的教育评价才是有效的。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怎样做,才能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呢?
一、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
“×××没有×××小朋友乖”!“你看你多笨!人家×××小朋友多聪明”!等等。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老师或家长用这样的言语评价小朋友。这种横向评价,用同一标准,衡量要求每一个孩子,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结果不仅不能起到鼓励促进作用,反而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长期下来,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生来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从而丧前进的动力。
因为孩子受家庭、年龄、个性特征、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认知水平上存在着一定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纵向评价要求教师在评价时,不要把不同的个体放在一起比较评价,而只是对个体自身进行评价,看其某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哪怕只是进步了一点点,都应得到积极肯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大大激发个体内在的学习动力,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如我们班孙虎小朋友,入园后好长时间如厕时,都不会提裤子、系裤子。每次都要老师和小朋友帮忙,老师每次都是耐心地教他、帮助他、鼓励他。终于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我会提裤子了。”看他那高兴的劲儿,不亚于过生日时得到一只心爱的玩具。离园谈话时,我在班里表扬了他,要求全班小朋友对他鼓掌表示祝贺,并在他的生活表现栏中,为他贴上了一朵“小红花”。
二、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评价往往是单一的。如评价的主体是单一的(一般只是班主任);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只注重知识评价);评价的方法是单一的(学期结束时填写在园素质报告单);甚至评价的语言都是单一的(如我听了一位教师公开课,课堂上为了评价小朋友学得好,做得好,整节课上用的评价语言都是“嗨!嗨!嗨!你真棒”!)传统单一的评价是片面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公正的评价,它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幼儿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自身成长,甚至会妨碍幼儿的成长。如幼儿某方面的特长、天赋没有得到积极、肯定的评价,遭到压抑、埋没,使幼儿失去某方面成长的关键期。
多元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班主任、生活老师、家长、同伴,包括幼儿自身也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不同的评价主体根据自己同幼儿的接触,对同一个体不同的方面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正如《纲要》所指出的那样:“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撑与合作的过程。”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包括幼儿自己)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
多元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涉及所有领域,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运动的,也涉及幼儿学习的情感和倾向,并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既关注幼儿在各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获得,又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
多元评价,在评价的方法上形式多样。如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教师将一些观察记录的资料,如书面报告、讨论的对话、制作的成品、一幅图画等收集整理后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修正,然后进行评价。幼儿成长档案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幼儿活动的实际成品,它代表了每个幼儿努力的程度与有形的成就,呈现出幼儿学习的历史。
通过多元评价,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评价,教师在掌握了幼儿各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扬长补短”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成长。
三、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
在传统观念里,评价是为了让家长知道孩子的用功程度,监测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而经常使用的方法。在这样的观念下,评价需要“标准化”的工具,需要标准划一的评测方式,这种评价是静态的评价,统一标准、统一模式,不可变动。这样的评价方式所反映的观点是:每个孩子都要追求相同的目标,而每个人也应该以同样的步调成长。殊不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容许孩子以多元的方式成长,强调孩子将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相比较。
在传统的观念里,只有在学期结束时,学校才用成绩报告单的等第评分方式告知家长,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这种“千年等一回”的评价方式,无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因而教师要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通过动态评价,教师不但可以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观察每个孩子的进步情况,更重要的是,在搜集孩子日常生活作品的同时,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孩子的发展方向制订教学计划,修正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建立符合“以幼儿为中心”这一宗旨的课程。如为每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搜集幼儿不同时期的作品,教师评语、面谈记录、逸事趣闻记录、照片、家长评语、同伴评语等,记录下幼儿发展成长的轨迹。
四、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
传统教育评价的另一表现是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幼儿的学习过程不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幼儿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幼儿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重结果评价,忽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幼儿正是在一次次失败中,通过不懈的探索努力,最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孩子感到:老师关注的不是活动的成败,而是观点、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对于那些表面上看来“失败”了的幼儿,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的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关注的是幼儿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困难、挫折,幼儿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是真正关注幼儿的发展成长。如:《种子的变化》、《小蝌蚪找妈妈》等相关知识需要幼儿长期细心地观察才能得到,教师评价不能只满足最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幼儿是怎样获得答案的,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再如:讲完《水的三态变化》,要求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探究,回来后告诉老师。有的说:“在冰箱里做冰淇淋,知道水能变成冰!”有的说:“妈妈做饭时,锅里的水变成了热气跑了!知道水能变成汽!”有的说:“我喜欢吃雪糕,知道雪糕能变成水!”还有的说:“冬天里,水能变成冰!”等等。通过评价,使幼儿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育评价的方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尊重幼儿,紧紧围绕“为了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教育宗旨,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幼儿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2002.9.
[2]幼儿学习档案.译者:何厘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