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理念及“三贴近”原则,这表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方式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顺应大学生群体特征的转变,一切从学生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本文就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分析出发,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并進一步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要求。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59-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对直接面对大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改进过去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及方式,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及内在要求。本文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分析出发,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要求。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当然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思想工作宣传会议上曾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满足大学生内在发展的需求,并发挥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学生身上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高尚的道德素质。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看,“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理念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性化。“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即教育的主体是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充分具有人性化。即要充分尊重、理解和关心大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要把学生的成长需要放在首位,切实维护好学生的切身利益,创造条件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体验,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和心理成长环境,以此来激活学生内在的健康向上的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舒展身心,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以人为本”理念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性。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教师、班主任等人员与大学生之间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应形成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不仅受教育者要向教育者学习,教育者也要向受教育者学习,双方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关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提高思想认识的要求是平等的;接受信息的机会也是均等的。因此他们之间应该在一种平等、自由的前提或是环境中进行互动,以达到交流思想、互相进步的目的。
3.“以人为本”理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个性化。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人的一项工作,然而具体到实践中,教育者即将面对的则是有着多样个性的单个大学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迎合并且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明确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他所提到的“个人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劳动能力(包括体力的和智力的)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及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中,人的发展理论同样是其理论核心。在马克思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未来理想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基本原则”。因此,“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本质要求。
2.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竞争日趋激烈。要适应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着的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作为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群体,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素质,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乃至心理素质作为保证,同样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大背景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已由传统的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为多元化价值取向。他们既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又重社会价值的实现;既重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又重群体主体性的发挥;既重利,又重义;既关心自己的前途,又关心国家的前途。面对这一情况,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以人为本”,在多了解、理解大学生多元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过去,高校较重视大学生基础知识、科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提高落后于知识技能的发展,导致其综合素质发展并不平衡。如今,面对21世纪的新环境、新要求,必然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唤醒和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地完善自己、塑造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大学生。
4.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因此,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则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能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广大学生,得到广大学生的肯定和支持;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需要为首要任务,更能够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使其身心得到充分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要求
上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要求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进行了浅要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丰富内涵以及重要意义,根据这些要求并结合高校实际,可以得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要求,也只有这一理念与高校具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1.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及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方法。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学生由被动客体向能动主体转变,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要把学生看作学校的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别,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并根据其内在心理需求组织设计和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其次,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学生必须真诚,真正理解人、说服人、教育人,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用道理来说服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教育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特点,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一,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道德观、法制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把成才与做人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并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持久力,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要贴近大学生的交往实际。从中学进入大学,大学生面临着远离父母家庭、进入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新环境,也面临着新的人际交往问题。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起引导大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任务,既要指导他们学习相关的人际交往知识,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要贴近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极为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方面的情况,因为这关系到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前景和未来出路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加深对青年思想规律的认识,紧密围绕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多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队伍建设,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只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才能胜任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方位工作。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最根本的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知识、计算机技术知识、法律知識和其他方面的知识。第二,加强专业培训工作。如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等。第三,加强实践锻炼。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才能对复杂的思想和行为有深刻的洞察力。所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不仅要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而且要积极实践,并且学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强调人文关怀。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当今社会中,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三大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健全贫困生的保障机制,制定相应的经济扶助和保障政策;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并为其提供相应比较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从而达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效果;重视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他们择业就业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从大学生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来关心人、教育人、帮助人。
参考文献:
[1]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刘小新,等.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