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维英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我科于2011年7月-2011年12月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静脉留置针使用常规护理,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并发症,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保证了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可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它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导管柔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可減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并且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即能保证静脉用药,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1】。因为她具有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因此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但若使用不当或留置期间管理不当,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1年7月-2011年12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带肝素帽的留置针,固定使用3M一次性透明敷贴。
1.2.2 对照组给予静脉留置针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①告知使用留置针的目的、意义及有关留置针护理的相关知识;②随时处理和预防并发症,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指导;③请BD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向护理人员讲解留置针的操作技巧及封管的正确方法等相关知识;④科室成立输液质控小组,对留置针使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记录,每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1.2.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发症包括静脉炎、套管脱落、渗透肿胀及套管堵塞;②穿刺成功率;③患者的满意度。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与配对T检验,应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2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静脉留置针与普通输液相比,它具有留置时间长,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且对于输液较久的病人可起到很好的保护血管的作用,据报道,留置针最大输液流量可达97ml/min[2],能满足危重患者抢救、围手术期输液、全胃肠外营养以及手术中快速输血,因此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在置管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往往容易出现堵管现象,诱发静脉炎或渗漏,破坏局部血管,从而使静脉留置输液失败,达不到理想的留置时间【3】。本文就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即护士利用各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针的优点,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在科室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定期对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由表1可见,观察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2 随着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留置针使用的操作技巧,掌握留置针的相关知识,因此,我们每年请BD公司的专业人员到科室讲解留置针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巧,重点培训的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由表2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3.3 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静脉,且避开关节、静脉瓣等部位;②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及技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③记录置管的日期及时间,粘贴在一次性敷贴上面;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不超过4天,超过4天无论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留置针能否使用,均须拔管,防止静脉炎的发生【4】;⑤输入刺激性、高分子液体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
总之,本研究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留置针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巧,掌握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使留置针在临床的顺利应用及扩大应用范围【5】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92.
[2] 计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5.
[3] 张涛.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97-99.
[4] 桑丽清,朱曙东.产生输液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A):72-74..
[5] 吴裕华.静脉留置针的新用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5):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