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王爱玉 黄燕芳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的护理与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问题,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需要输液的患儿共计1000例,按照穿刺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0例患儿采用普通穿刺的方式,观察组500例患儿则应用静脉留置针,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儿提供无差别的优质护理服务,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皮肤损伤、脱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0%),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炎2例、外渗1例、堵管0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24例、外渗48例、堵管17例。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的临床护理与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明显地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问题;对策;应用效果
在小儿输液治疗是常用的治疗小儿疾病时的给药途径,而在输液中选择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输液方式静脉留置针即是套管针,其具有着制作材料无毒,安全性较高,操作简单以及留置的时间较长等优点,可将其作为抢救用药。在小儿的输液护理之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程度,缓解家长焦虑与紧张等负面的情绪,和谐护患之间的关系,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负担,因此,在当前临床之中静脉留置针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为了推广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儿科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集了在本科行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对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情况、操作方法、封管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需要输液的患儿1000例,按照穿刺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0例患儿采用普通穿刺的方式,观察组500例患儿则应用静脉留置针,观察组500例,男271例,女229例,患儿年龄28d~7岁,平均(3.6±0.7)岁,疾病种类:上呼吸道感染42例,肺炎20例,肠炎17例,其他21例。对照组患儿500例,男268例,女232例,年龄35d~7岁,平均(3.5±0.6)岁,疾病种类:上呼吸道感染50例,肺炎31例,肠炎12例,其他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我院常规的普通穿刺方法,观察组患儿则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式。具体的操作如下:(1)血管的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的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2)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lOcm处扎止血带,2%的碘酊消毒备皮,待干20s,再用70%的乙醇脱碘(或者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3)封管液的选择: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優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患者,限制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4)冲管和封管:每日输液完毕,用肝素盐水冲管,以防止置管针内凝血。封管时将抽有3mL肝素盐水稀释液(浓度5U/mL)注射器针头全部或一半插入套管内,先推1mL,然后边退边推,以保持血管内正压,防止血栓形成堵塞套管,直至全部退出,然后用无菌输液贴覆盖肝素帽,最后用胶布将留置针充分固定在上肢前臂、下肢足背、头顶或耳廓上。但对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的患儿,应禁用肝素盐水,而应用盐水封管。文献报道生理盐水可代替肝素封管,维持时间达16h。每次重新输液或经留置针给药时应检查及确认管腔内有无血块堵塞以及是否在血管内,如有血凝块时,切不可挤压输液管或用注射器加压将血块推回血管内,以免发生栓塞。把握好留置时间,在无异常情况下,可保留5~7d。频繁使用甘露醇及化疗药者,留置针保留时间≤3d。(5)拔管: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可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失败情况,观察发生静脉炎、无意拉出、液体外渗、堵管等发生情况,记录静脉留置针应用失败总数。调查家长对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所得静脉留置针失败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皮肤损伤、脱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0%,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2例、外渗1例、堵管0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24例、外渗48例、堵管17例。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已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不但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在门诊儿科输液应用中解决了护士穿刺难、重复穿刺的问题,同时还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方便家长的照看,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家属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皮肤损伤、脱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0%),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炎2例、外渗1例、堵管0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24例、外渗48例、堵管17例。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对小儿的临床护理与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明显地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但在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时可产生穿刺失败和相关并发症。
3.1穿刺失败主要原因
3.1.1护士的因素 (1)心理因素:一些年轻护士或经验不足的高年资护士本身自信心不足,一旦遇到肥胖,血管不清,加上家属要求过高又不停地唠叨,往往会产生紧张、胆怯的心理,可直接影响到静脉穿刺成功率。(2)技术水平:一些年轻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对血管不了解,穿刺水平欠缺,操作不熟练容易穿刺不成功。①没有掌握选择和寻找静脉的有效方法,可直接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②基本功不扎实:穿刺置管的手法不到位,导致一针见血率低。③固定方法不到位,易使外套管脱出。
3.1.2患儿的因素 (1)血管状况:小儿血管细,较滑,肥胖皮下脂肪厚,血管较深,可见度低,也不易触摸,使穿刺难度增大;长年生病打针患儿血管硬化、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也使穿刺难度增加。(2)心理因素:不同年龄不同教养不同个性的孩子,其合作程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对打针会产生恐惧感表现为哭闹,躁动,不合作,甚至强烈反抗,进针时不配合,肢体摆动过大,容易导致穿刺失败。(3)身体因素:出汗多难以固定牢固,好动,乱抓易脱管。
3.1.3陪护的因素 (1)对护士穿刺技术的疑惑。一个孩子生病全家不宁,在穿刺前唠叨不停,如果一针穿刺不成功,就会说一些难听的话,甚至大吵大闹,给护士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穿刺成功率。(2)对静脉穿刺知识不了解。不愿意注射这个部位也不愿意那个部位,喜欢左右护士的操作,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3)家长没有扶好固定好患儿,患儿大多害怕打针哭闹、挣扎,家长总下不了手抓紧孩子。进针时患儿挣扎躁动容易刺破血管,影响穿刺成功率。(4)家长没有正确看护导致患儿将留置针拔出。
3.2对策
3.2.1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种复杂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增强自信心。操作时必须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全神贯注地进行穿刺,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2.2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术水平(1)科室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由穿刺能手进行临床示教,并指导年轻护士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要求年轻护士多请教经验丰富的护理同仁,不断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2)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做好心理安抚。(3)选择合适的血管:选择和寻找静脉的方法很关键,①看;②找;③摸(肥胖患儿找不到血管时,可用拇指、食指指腹顺着静脉走向进行探摸,体会血管的弹性、走向、深浅度、粗细及滑动度,这要凭着个人的临床经验加感觉才能判断出);④指压手推法(四肢静脉先用止血带扎住血管的近心端,然后用拇指指腹反复轻快地在静脉远心端压迫并向近心端推行3~5cm,促使静脉充盈,可显现一条隐隐约约的血管);⑤轻压横摸法(選择头皮静脉时,可用左手食指、拇指呈“C”字型固定在头部可能有血管的部位,食指用力按压以阻断静脉回流使之充盈,用右手拇指轻压横摸,多可摸血管,注意还要确认无搏动,以免误刺入动脉);⑥非握拳穿刺法(操作者左手将患儿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形似拍背的手法,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⑦负压进针法(将输液管内空气排尽后,进针前让他人折叠调节器下端输液管,待留置针刺入皮下后立即放松折叠使之形成轻微的负压,进入血管后易于回血)。若患儿循环较差,四肢冰冷时,可给患儿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再进行静脉穿刺。
3.2.3正确的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 备好静脉输液装置,仔细选择好血管。在穿刺点上方5~10cm处扎止血带,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左手绷紧患儿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以0°~5°角向前推进穿刺针0.2~0.5cm,采用单手送管法:即右手拇指顶住留置针分叉处往前轻轻推送外套管,食指钩住针座轻轻往后退,退出针芯约0.5cm即停止退针芯,将外套全部送人血管,再拔掉针芯。这样既可避免针芯穿破血管,又可防止外套管因失去针芯的支撑而折叠导致穿刺失败。
3.2.4妥善固定、正确封管 患儿采用留置针配套透明敷贴按照静疗标准固定。对于出汗较多、不合作的小儿,在留置针分叉处再加一长胶布固定。头皮血管留置针,用弹力绷带环形包裹头部,以免套管针脱出。输液完毕及时用生理盐水5mL或预冲式导管冲管液(内装5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封管液必须缓慢均匀推入,推剩2mL时边推边退针,使生理盐水充满管腔,再边推边掐夹子,以免造成负压封管。另外,在对小儿输液的护理之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应在穿刺前详细地对患儿的皮肤血管进行检查与评估,并对穿刺的材料进行再次检查,避免穿刺材料出现问题或沾染细菌。并且,对小儿的穿刺不同于对成人,对于穿刺的成功率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护理人员穿刺技巧的娴熟性,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在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应用时,一定要严格地遵循操作的要求,并为患儿提供及时并且必要的护理服务。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于常规的穿刺,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对小儿的临床护理与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能够明显地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