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秋 唐立新
【摘 要】目的:截瘫病人的典型症状之一是排尿排便障碍,小便需用导尿管排出,大便需用“开塞露”药物帮助排出。排尿困难是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时还影响截瘫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方法:我院2 0 10年2 月 ~2 0 13年 1月对收治的不同程度截瘫排尿困难的 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 。将2 0 10年 2月以前的截瘫排尿困难患者 5 O例设为对照组 ,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采用中医护理即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促使早期形成反射性膀胱及拨除尿管后护理,按照显效、有效、无效标准釆用统计分组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之疗效。结论:观察组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28%、显效率也高2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截瘫病人;排尿困难;中医护理;探讨
排尿困难是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时还影响截瘫病人的治疗与康复。近年来,我院对截瘫排尿困难病人实施中医护理,这与一般常规护理产生的方法、程序有所不同,本课题主要研究两种护理方式的差异。
1 临床资料与对象
1.1一般资料
将 2010年2月~2013年1月出现不同程度截瘫排尿困难的 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 13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6.7岁。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 5例,胸椎骨折伴下肢不全瘫 15例,腰椎骨折伴双下肢不全瘫 30例,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 。将2 0 10年 2月以前的截瘫排尿困难患者5O例设为对照组 ,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典型病例 患者赖某、男性48岁,摔伤致第12胸椎骨折伴双下肢不全瘫,入院时带入留置尿管,患者留置尿管122天。入院后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治疗和运动训练的同时改善膀胱功能,实施中医护理。入院后第3天更换尿管一次,患者有尿意,能自行排尿,但排尿不尽,第22天拔出尿管后,患者排尿通畅。
2 中医护理要点
2.1 情志护理 稳定患者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截瘫患者信心。截瘫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心理症状。患者的情绪紧张、焦虑可引起排尿困难,护士可通过细致的观察,掌握病人的生活和心理活动状态,帮助病人尽快实现角色转变。鼓励患者及时与家属及陪护人员沟通,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给予心理疏导和帮助,对床上排尿有顾虑的患者,解释床上排尿的必要性,告知床上排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好家属或陪护的思想工作。
2.2 饮食调护 截瘫后排尿困难多属于中医学中之肾阳虚衰以及淋证中之气淋。气淋者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实证患者可多食柑橘、萝卜、荔枝等理气之品,虚证患者食用山茱萸粳米粥。肾阳虚者食用薏苡仁大枣粥。截瘫病人多因害怕床上排尿给家人或护理人员增加负担而限制饮水。在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ml 以上,要求能够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即每小时在125毫升左右,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要反复向患者作解释工作,取得配合。也不要过度憋尿,有尿意即应排空膀胱,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避免出现排尿不及时,膀胱易过度充盈,致使排尿力量减弱而诱发尿潴留。禁止吸烟、饮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每日进食蜂蜜或麻油以软化大便,保持大便通畅。应特别注意的是截瘫患者饮食调护要做到因证、因时、因人、因地施食。
2.3生活起居护理
2.3.1保持良好的排尿环境 病室宜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床上排尿不习惯以及排尿环境中人员较多也是引起排尿困难的原因之一 ,加之截瘫后卧床, 排尿反射较弱,而且大多数患者羞于床上排尿,更羞于求助于护理人员。因此 ,护理中要善于观察,告知患者忍耐排尿的危害性,同时,创造条件,为截瘫患者提供一个隐蔽的排尿环境,保护患者的隐私。
2.3.2 舒适的体位与适当的活动 将患肢放置于功能位置,抬高患肢,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增进舒适感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排尿时取舒适坐位,以利尿液排出。四肢瘫病人要避免患侧肢体受压。条件允许的病人要睡硬板床,床上铺海绵垫,四肢放于功能位,并给予肌肉按摩 。鼓励并协助患者做肢体的主动与被动运动,促进气血流畅,使筋骨坚实,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但病人的活动要遵循相因相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证、病期、体质、个人爱好以及客观环境等进行安排。
2.4促使早期形成反射性膀胱的护理
在脊髓休克期,应留置导尿,并持续开放引流。脊髓休克期后,膀胱出现自律性,导尿管应定时开放,开始1~2h开放1次,逐渐延长到4~6h开放1次,以每次放尿450ml为宜,每次开放导尿管时,应按摩膀胱,促进膀胱肌收缩,同时按摩病人大腿根部内侧,或用温开水冲洗外阴部等诱尿法,并嘱病人使用腹压作排尿动作,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自动反射性膀胱,有规律地定时排尿。教会患者做收缩肛门括约肌及仰卧位抬起臀部的动作,有利于重建排尿功能。并积极对瘫痪肢体进行治疗和运动训练,促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这都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改善。
2.5拨除尿管后护理
经过治疗护理,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逐渐恢复时,可试行拔管。平日若尿液能沿导尿管周围溢出排尿,或患者有明显尿意者,均为拔管指征,应拔管。但应避免在患者有尿道刺激症状时拔出导尿管。拔导尿管前开放导尿管,使膀胱排空,然后喝水500ml,拔管2~3h后,试行排尿。先用指尖部对膀胱进行深部按摩,手法应先轻后重,每次按摩15min,可以增加膀胱张力。再把手指握成拳状,置于脐下3cm处,用力向骶尾部加压,患者身体前倾,并改变加压方向,直至尿流停止。但应膀胱底于耻上二横指以下时尿液大约400ml,可用加压法排尿。如无尿于30min后重复1次,4h后无尿或只排出少量尿液,为了刺激排尿,可针灸关元、气海、合谷、阴陵泉、三阴交穴, 配合耳穴埋豆取穴: 膀胱、肾、三焦、尿道。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min, 以酸胀痛为度, 两耳交替。
2.6针灸方法 用针灸方法可培补元气,调和气血,通络活血,通调水道,补肾益气,以利膀胱之气化,促进水液运行而利小便。气淋者针刺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 、气海、太冲,实证用泄法以利气疏导,虚证用补法 以补中益气。肾阳虚者针刺足三里、肾俞、中极、三 阴交、阴陵泉穴,用补法以补肾益气利尿。腧穴热敏化艾灸取穴:中极、关元。
3结果
3.1疗效标准 显效:拨除尿管2-8 h后排尿通畅,无腹胀、腹痛等症状;好转:拨除尿管2~8 h后能够自行排尿,但稍有排尿不尽感 ,检查膀胱内仍有少量尿液;无效:拨除尿管2~8 h后排尿不通畅 。
3.2结果( 表 1 )
4 讨论
4.1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即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护理疾病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着眼,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还必须通过辩证,辩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病机等情况, 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和实施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学“ 以人为本” 的护理宗旨,且中医护理效果显著 ,毒副作用小 ,患者乐于接受。
4.2注意营养的摄入 截瘫患者消化功能紊乱,多有食欲不振,影响营养的摄入。故伤后1周内为避免腹胀,可适当限制食量,用输液等方式补充营养。2~3周后病情稳定,消化功能逐步恢复后即可少食多餐,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多纤维素饮食,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4.3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训练是恢复膀胱功能,达到自行排尿的常用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争取及早进行训练。对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肾盂肾炎患者禁用;泌尿系感染、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慎用。
4.3.1目的
⑴保持有规律的排尿(每3~4小时1次);
⑵减少残余尿量(小于100毫升);
⑶维护膀胱输尿管的瓣膜功能、避免产生返流;
⑷避免泌尿系感染率,保护肾脏功能;
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在社交活动中的独立性。
5结论
排尿困难是困扰截瘫患者生活的一大难题,将中医护理应用于临床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辩证施护与中医整体护理,总有效率高和显效率大大提高,有助于治疗排尿困难。
参考文献:
[1] 黄丽丽,黄燕鹏.56例截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福建医药杂志,2008,30(4):172-173.
[2] 杨春霞,张鸿.脊柱骨折截瘫患者泌尿系统的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56-157.
[3] 贾改香.留置导尿漏尿原因分析及对策.家庭护士,2007,5(9):25-26.
[4] 叶静.使用气囊导尿管导尿过程中漏尿原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4-165.
[5] 王志芳,郭海洋.截瘫病人恢复期的特点及护理.全科护理,2009,7(8):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