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冠心病患者不同耳穴心区即刻效应的对比观察

2013-04-29 00:44李志宏高华伟葛宝和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心电图冠心病

李志宏 高华伟 葛宝和

【摘 要】目的:观察耳前心区与耳背心区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即刻效应影响的差异性,从而探讨耳前心区及耳背心区对心脏的相关性及相对特异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3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针刺耳前心区、耳背心区、耳垂8区,各组顺序随机安排,全部针刺均在同一患者身上不同时间进行,两次针刺时间至少间隔7天,分别记录针刺前、针刺后15分钟心电图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统计分析结论。结果:1.耳前心区组与耳垂8区对照组针刺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耳背心区组与耳垂8区对照组针刺后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前心区具有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的针刺效应;耳背心区没有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的针刺效应。

【关键词】耳前心区;耳背心区;心电图;即刻效应;冠心病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耳与全身各部都有紧密的联系,耳穴能够治疗和反应疾病。耳前心区作为心脏在耳廓的投影区域必定对改善心脏功能有显著疗效。清代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術》中“察耳”一节,载有“耳背图”,耳背上注明“上心、下肾、内肺、中脾、外肝”,提出了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因此耳背心区亦应对心脏疾病有相应的治疗和诊断作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通过观察针刺冠心病患者耳前心区、耳背心区及耳垂8区对心肌供血的即刻改善情况,旨在证实耳穴与脏腑的相关性,并验证耳前心区治疗心脏疾患的特异性,同时观察耳背心区对心脏是否也有相对特异性,为临床利用耳穴治疗心脏疾病优化选穴、提高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12月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建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与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1]。并依据该标准确定稳定性劳力型分级。

1.1.2纳入标准:①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病情分级属于Ⅰ、Ⅱ、Ⅲ级者。②年龄在45-75岁。③ 心电图示:安静状态下ST—T改变。④ 志愿受试、依从性好的患者

1.1.3排除标准: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等重症者;②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重度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③年龄在45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1.4 脱落标准:①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本研究观察、资料不全者。②受试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反应者。③ 不予合作,自行退出者。

1.2 一般情况

本研究观察30病例,均来源于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心电图室及心血管内科。利用SAS软件Proc planbe将30例病例随机分为耳前心区组、耳背心区组及耳垂八区组。其中耳前心区组脱落2例,耳背心区组脱落2例,耳垂8区组脱落1例。三组基础数据的比较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知,在人口学特征及治疗前病程方面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用75%酒精棉球全面清洁耳郭,5分钟后用CLRH-A型耳穴探测器在耳前心区、耳背心区及耳垂八区探测阳性反应点,将阳性反应点作为针刺点(如果无阳性反应点,则取相应穴区),碘伏消毒后,用耳针快速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起针后用无菌脱脂棉按压穴位1~2秒。针刺结束后令患者静卧休息,于针刺后15分钟时检测12导联心电图一遍。

3 观察项目及指标

心电图:观察三组针刺前、针刺后15分钟心电图ST—T段、T波、R波、心率及心律变化。

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分别进行统计,所有计量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方差齐,用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多组数据两两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5 结果

由以下各表可知,耳前心区组与耳垂8区对照组针刺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前心区有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的针刺效应;耳背心区组与耳垂8区对照组针刺后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背心区没有这种针刺效应。

5.1 耳前心区组针刺前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变化

5.3耳垂8区组针刺前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变化

6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耳”与经络和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阴阳十一脉灸经》载有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灵枢·经脉》记载,手足三阳经均分布到耳。《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而清代《厘正按摩要术》一书中则提出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

现代医学认为,耳前心区针刺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周围神经、颈髓节段(Cl,C2)、脑神经核及更高层次的核团传递冲动并结合体液因素参与的结果。耳前心区位于耳甲腔,来自迷走神经颈静脉节的感觉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耳甲腔。在耳甲区的舌咽——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分布的区域正是耳穴内脏代表区。因此耳穴与内脏的功能联系不是巧合,而是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功能为基础的[2]。除了迷走神经之外,有人通过实验发现:家兔实验性疾病引起的耳穴导电量的增加必须有交感神经的参与,并且耳廓低电阻点的数量与交感神经纤维的多少和兴奋程度有关[3-4]。刘坤等[5]通过大鼠实验发现针刺耳穴心区产生的血压调节发应,可能与孤束核内相关神经冲动信号的整合有关。本研究没有观察到耳背心区对冠心病患者改善心肌供血的针刺效应,可能与耳背心区的神经支配有关,没有体现出耳背心区与心脏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张涛主编.针灸现代研究与临床,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3.

[2] 刘心莲,吴义新.耳穴贴压法治疗慢性气管炎97例.上海针灸杂志,1988,(1):8-9.

[3] 魏宏平,罗平,刘成国.耳穴贴压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l6(4):233-234.

[4] 魏宏平,林柳,王延. 耳压心穴对甲襞徽循环影响的观察.辽宁中医杂志,1995,22(5):225-226.

[5] 刘坤,李亮,贲卉等.电针大鼠耳穴“心”等对孤束核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针刺研究,2012,37(3):211.

猜你喜欢
心电图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分析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