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关键词】生物教学 体验活动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67-01
实践中不断地体验是学习者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体验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自我构建与完善认知结构,催生积极的情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教育教学的手段,努力搭建研究的平台,重视直接式体验的教学,捕捉、挖掘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体验中提升生物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体验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倡导给学习者以足够的发展空间,教师退居幕后,为学生搭建研究、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创造学生自主探究、操练思维的机会,让他们积累丰富的学习体验,积累学习的正能量。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组织体验活动要充分发挥出学习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中获得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带着自我独特的体验与思维方式,发现规律、寻找策略、总结方法。
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过程》一课时,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思考、比较、交流:①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在哪里?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条件分别是什么?③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的?暗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又是怎样的?学生经历了主动建构的思维过程,真正理清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阶段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采用“问题串”的设计形式和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引领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自己探路。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给学生搭建出研究的平台,让学生带着问题直奔目标,主动探究,用个体独有的方式体验、感受,实现课程知识上的再创造和认知体系上的再构建。
二、重视直接式体验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避免不了间接性的接受式学习。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或主动地构建,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引领学生在科学的活动中直接体验、感知。体验性的学习活动,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动脑、感受真切,积累了最为直接、感性的学习素材。“接知如接枝”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只有学习者原有的认知与体验生根、长枝,其他的新知才得以嫁接,新旧知识才能沟通、融合成新的有机的整体。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基本结构》章节中的内容。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新课伊始,笔者展示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指导学生观察,学生初步体验、建立了对细胞膜的直观认识。让学生观察动物细胞的显微物像与高倍显微镜下的一些细胞,引领学生交流讨论: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来获取细胞膜呢?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有着怎样的优势?原来很多的动物细胞蕴藏着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则与众不同,制备得到的细胞膜相对比较纯净。了解了制备原理后,学生在显微镜下,运用吸水胀破的方法,溶血、过滤、冲洗、差速离心;描述实验活动中的现象,展示实验活动的成果。借助于观察模型、交流讨论、实验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原本较为抽象的概念——细胞膜的情感。引领学生建立表象、观察推理、形成技能,并呈螺旋式上升,多维度、多层次实现对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体验与构建,同时也体验到了学科独特的魅力。
三、将体验活动与现实世界相结合
科学研究表明,体验活动最直接的土壤就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是充满生机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认识和经验,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让他们从单一、封闭的教室走向丰盈、生动的课外,让学生在现实的世界里,感受来自自然的真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自我认识与他人思想的交汇融合,实现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最终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对比观照,获得属于自己的亲身感受和认识。
比如,我在教学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时,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弯曲部位,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观察谈感受。有学生说,自己家里养殖的滴水观音,一段时间后,滴水观音的叶面就会朝着窗户的方向,根茎也会向着有光的窗口弯曲,这时,我们就会帮助把花盆转个方向,让它保持垂直地向上生长。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切身体验,我布置大家回家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这样,学生不但亲身体验了学科的知识,还借助生活实践培养了自己的生物研究兴趣。
总之,生物教学要让学生的体验活动有时间、有空间、会方法、懂技巧,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学生去积累原始的活动经验,搜集第一手的活动成果。《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要求加强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教学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他们的生活世界,这些都与体验式教学不谋而合,一脉相承。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