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雄建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学生们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学生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诗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汉语中的许多成语和典故都出自古诗文,所以它既是学习语文的工具,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语文学习乐趣的源泉之一。它既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深入学习语文的必需。在人教社所编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虽然在篇目数量上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可就知识难度而言要远远重于现代文。这是因为和古诗文相比,现代文由于时空差异而在音、形、义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当代作家作品中典故和成语的运用,也往往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道关隘,所以,学好古诗文对于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呢?
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过去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可是,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轻松的。在我们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因为阅读做得不够好,以至于影响到对整个古诗文的理解。阅读不够好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充分和完整。从现在的课程设置看,学生在校内的自主阅读时间仅有早读的半节课。晚自习本来可以做一些阅读安排的,但是当班的老师往往把自习课当成讲课对待了。有的学校虽然也在校本课上安排了阅读,时间上也仅仅是一周一次。老师当然也会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可也会因各科作业繁多使学生回家读书在时间上根本得不到保证。这样,学生的读书量上先天不足,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次是阅读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越发低迷了,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危害。
那么,怎样做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恣意吮吸,茁壮成长呢?笔者认为只要时间充分,方法得当并且富有新意,就一定能够达成新《课标》的语文教学目标。
首先在时间上,必须给孩子们足够的保证。除了早读之外,强制性地规定每天回家至少读书一个小时,并且让这个规定成为一种语文学习的“法”,不可因什么理由而僭越。除此之外,也可利用自习课、校本课,以及在校内、级内和班内成立朗诵会、读书会、话剧团等学生社团,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更多的方式去体会阅读的快乐。而这些社团的活动时间安排,必须体现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不得任意冲击。当然鉴于孩子贪玩而且兴趣多变的特点,这些活动中,教师必须负起指导和监督的责任来。其实这个问题的症结并不在语文教学是否有法和学校是否计划,它实实在在是一个认识问题。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应该形成共识,这些用于阅读的时间不仅不会冲击其他课程的学习,相反还必然会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帮助。所以其他课程的老师也应该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就是在方法上可以进行一些探索。关于浏览、粗读和精读的问题,在这里我不赘言了。我要说的是几种可以尝试的方法:情境阅读,角色阅读和兴趣阅读。
一、情境阅读
优秀的古诗文在描写内容上,都融进了作者非常丰富的思想感情。比如杜甫《春望》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在特殊背景下写出的千古奇文,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把时代背景把握清楚,让他们知道这样的诗文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为了达到比较好阅读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辅以配乐的PPT,充分营造气氛,努力还原当时情景,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作者,而且就生活在作者当时的背景下,这样的阅读无论在情感的传达上,还是对诗文意义的理解上都应该效果不错。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情境阅读中的示范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角色阅读
古诗文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和诗歌都可以用对话的形式来演绎,这类文体从文字量上看不大,实际内容却非常丰富。因为文言文往往有一些特殊句式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比如省略句就会让学生分辨不清该句谁是主语,所以对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以找几个同学分别充任文中妻、妾、客、作者和齐王,然后分角色阅读。虽然有的同学只有一句话,但是读的时候却显得人物关系非常清楚,从表现内容上也可清清楚楚地看出内容的层次关系。再比如《曹刿论战》,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乡人、曹刿和鲁庄公等,进行分角色朗读。有的诗歌也可以这么做,比如《石壕吏》和《木兰诗》。分角色阅读看起来是课堂上的一个小花絮,我们也可把它理解为“秀”,可是对增进文言文的理解来说,这一“秀”可解百惑。
三、创新阅读
创新阅读论其本质已经不是阅读而是表演了。教师可以在讲清内容之后,让学生把文章编成短剧,不加很多修饰,只是在朗读时加进一些动作而已。比如《唐雎不辱使命》,学生在分角色读课文的时候,把表现唐雎大义凛然和秦王色厉内荏的动作加进去,让学生不仅在视觉上受到强烈的冲击,也可以在想象上有更广阔的空间。
四、自由阅读
利用校本课、自习课,根据教室的空间和课堂有限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编、自导、自排一些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既可以增加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也可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其他的社团,如朗诵会、读书会,也要把活动制度化,并且以课堂为主要表演平台,让它们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阅读方式,在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之后,学生可以自由操纵时间和自由运用空间,因而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形式上它又和以往的纯粹阅读有些不同,比如在阅读时可以分声部,可以分性别,可以分人数,而且可以加表情,加动作,加环境装饰,加背景音乐等,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有一些“秀”的成分在里面。我曾经给学生们说过,语文在某种意义上是“玩”出来的。数理化不能玩,而语文课能“玩”,这是由语文课性质决定的。尤其是阅读,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玩”来把握其内容。人们之所以喜欢看电影、看电视,那是因为电影、电视实际上就是靠语文这个载体“玩”出来的。
当然,在具体 “玩”的过程中,还有几个原则:其一是“软”和“硬”的结合。早读的半小时和晚上回家的一小时是硬要求,以达到量的积累,其他时间的安排是软要求,以达到质的提升;课堂上是硬要求,以适应教学大纲规定,课间、饭后、睡前是软要求,以满足个性发展;课本里的篇目是硬要求,是保本,课本之外的涉猎是软要求,是扩容;根据不同篇目所规定的浏览、粗读和精读是硬要求,是初探,情景阅读、角色阅读和创新阅读是软要求,是深钻。“软”和“硬”的结合既可完成目标,更可激发兴趣和挖掘潜力。其二是“实”和“秀”的结合。正确读音是实,规定篇目的轻松浏览是秀;正确句读是实,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深浅和对诗文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机动、灵活而又有新意的阅读是秀。其三是教师引领和学生自主的结合。在学习的问题上任何时候教师所处的位置都先于学生,我们绝不能因强调主动性而忽略自己的责任。我们深知新《课标》要求学生们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大方向绝对正确,但是这一切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仅靠学生的自觉而实现某些知识和技能的突破是很难想象的,在阅读的环节中也是如此。
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