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教好历史课

2013-04-29 22:52黄晓强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讨论法阅读能力兴趣

黄晓强

[摘 要]: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历史考试改革的深入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与观念也需要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已无法适应开卷考试及社会的发展,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教好历史课?兴趣是关键,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兴趣 感知学习 巧设课堂问题 讨论法 阅读能力 概括表达能力 积累知识

当前正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刻,创新,已成为当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各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创新教育之路。如何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这是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下面就我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体会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习兴趣其实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首先,我们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与添加,不能就教材教教材。现行的北师大版,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对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淡化了,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有一定的困难。注重了经济、科技、改革等专业性强的内容,减少了历史故事讲述及经过的介绍,少了趣味性。这些就得靠我们的老师来补充或学生课前的预习来弥补。其次,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历史离不开生活,只有生活化的历史,学生才会更感兴趣。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学生最为感兴趣。另外,教师要特别关注时事,将热点新闻与我们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做到学以致用。

二、努力再现历史过程,为学生感知学习创造条件

人的认知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以升华的,并由此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初中生理性认知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讲“活”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再现历史现象,把教材中的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历史场面,为学生的正确感知提供条件。

语言是进行课堂教学和再现历史现象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运用,语言要富有幽默、风趣、充满激情,更要符合历史背景。另外,再现历史现象与过程,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还原历史面貌,有形有声,入眼入耳,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也使得课堂活跃,更具创新。

三、巧设课堂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提问既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引导学生读书学习。是双边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是现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中来。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与跨度,同时,还应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问题应能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作答,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设置课堂问题要有梯度,即在课堂教学的开始与中间环节中问题应简单、明了,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为目的。在每一部分结束或本课结束的时候,可以设置一至两个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知识综合性强的问题,从多角度思维的问题,从而增加问题的难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四、恰当的运用讨论法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恰当的运用讨论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当前的历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需要培养其归纳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上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发表个人的观点,听取他人的见解。

五、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能力的重要考察部分。就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而言,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比以前加强了许多,但只是在量上的增加,而阅读的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做好如下工作。

1、做好课前资料的搜集,充分发挥教材资源。新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不具系统性,有的历史知识前后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有的甚至是文言文语言难懂。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安排一定量的预习任务,通过预习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了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也可以得到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有了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容易了,对于历史也会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的看法。

2、学会粗读史料,感知史料的大概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选取一些资料来对学生加以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从资料的关键字词中去体会资料所要反映的历史事实,快速找出一段或几段资料的中心句和中心意思。

3、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完成问题,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另外,还需加强学生古文字的注释解读能力,历史材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文言文材料,只有提高了古文字的注释解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材料阅读能力,处理史料并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能力。

六、提高概括表达能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的老师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的权利,很少有人会关注学生的有效动脑和动笔。要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平时就得注意训练学生多动手多练笔,而不只是随堂的随便说说。概括表达需要抓住关键词,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掌握其中的一些技巧。教学活动中,课堂上学生的说话就是最基本的概括表达了,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提前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说写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概括表达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特意的安排一下相对有点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后写在本子上,然后再交流。

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历史知识

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点,小学多数学生是被老师逼着学的,况且小学的科目又少,所以成绩一般还行。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增加 了,难度增加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老师开始逐渐的放开,更多的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在这个阶段,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很难适应初中的生活,学生容易掉队甚至于对学习失去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将要点记录下来,有的需要学生写,有的只需要学生将课本中的要点勾画出来就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示学生做笔记,直至其良好的习惯养成。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真正教好历史课,就当前的现状和形式而言不是一件易事。做为历史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去培养学生的习惯与能力。我们要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真正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师师德修养》杨春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邢改萍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3] 《新课程》2013年总第253期,新课程杂志社出版。

猜你喜欢
讨论法阅读能力兴趣
课堂高效有趣的法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法应用的实效性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