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楼梦》为例谈高中生阅读教学实践

2013-04-29 20:05陈成伟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阅读习惯红楼梦

陈成伟

摘 要:阅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都有重大意义,但是当前我们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文章通过对高中阶段《红楼梦》的阅读教学实践的介绍,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阅读教学方式,期望对高中生的阅读教学有所启示,从而帮助高中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红楼梦》;阅读习惯;教学形式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写作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而对于生活阅历较浅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没有广泛的阅读他们就不可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没有广泛的阅读,他们也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也是语文教学一直提倡的“听、说、读、写”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打开一个新世界,从而为他们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疑难。

阅读的好处众所周知,但是高中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因为现在的高中生不是不阅读,可是他们“大多数人的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为了获得特定的信息或者是为了获得感官的一时轻松和享乐。这样的阅读,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大众阅读活动的主流,并且已经在学校广泛地散播着。”这样的阅读是达不到深入人心的效果的,通过“快餐式”阅读而成长起来的高中生的未来仍旧是一片空白。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但是“现代大众传媒正越来越多地取代了阅读,使学生对语言文学艺术,对负载着历史、传统、价值意义的民族语言只能达到表层的接触,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减损。游戏、卡通、言情、武打、花季文学成为今天中学生的主流文化,他们的情感日益变得平涩而冷漠。”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指导高中生的阅读教学呢?

一方面是学生不愿意读经典文学名著,一方面是高考的指挥棒在不断强调要考查名著,面对这样的两难,名著阅读教学成了“烫手的山芋”,高中语文教师只能硬着头皮教,整理好满满的一本讲义对着学生进行全面的情节梳理和人物分析。讲台上教师累得满头大汗,讲台下的学生的反应却是一片茫然甚至倒头呼呼大睡。这样吃力不讨好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意识到一个深刻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行为只能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而不能用教师的阅读来替代学生的阅读,用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理解。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他启示我们,阅读重在培养良好的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中生的阅读水平,当务之急在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它才能主宰高中生的行为,从而让高中生吸收知识,感悟文化。然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如何能够长期地做同样一件事情,这又需要学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与热情。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经典著作的阅读因为年代久远或是语言方式的不同而加深了阅读难度,让他们觉得比较枯燥。因此,阅读教学更需要一些不断变化的形式以维持他们阅读的新鲜感。下面笔者以高中三年对《红楼梦》这部著作的阅读教学实践为例来谈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阅读习惯。

一、利用初升高的暑假时间,制订有目的性的阅读计划——认读

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是轻松而又漫长的,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寻找相关的著作来阅读,那么等到学生一入学对高中生必读的名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应遵循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让家长和学校都提前设置一定的阅读目标让他们达成。如高中生名著阅读中《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是篇幅较长的著作,可以让他们利用初升高这段时间独立进行阅读。事先要求学生一定要选择看原著,注意选择正规的出版社。由于每个人的阅读兴趣不同,而《红楼梦》中又充满大量古典诗词,因此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够将其阅读完整。

二、教师指导监督,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导读

学生真正进入了高一年级,语文教师对阅读的指导作用就尤为重要。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谈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笔者觉得还应该加上一到:笔到。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明确的要求,在课堂上不断强调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课后可观察学生平时的阅读状况,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四到”的习惯。

在指导阅读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必修三课本中《红楼梦》的名著导读以及节选的文章《林黛玉进贾府》,详细地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第一回“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演说为我们展示了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第三回透过林黛玉的视角为我们展开贾府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第四回通过贾雨村判案的故事又为我们展现了贾府当时的整个社会背景;而第五回是《红楼梦》的核心,主要人物的命运都在这回以画卷、判词、歌曲的形式为我们一一揭晓。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红楼梦》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看出曹雪芹的良苦用心的。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结果,应介绍一些学者的观点,如《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并不是原作者曹雪芹的原意,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寻找判词对应的人物以及猜测后四十回中她们的命运。教师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最佳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地形成阅读的习惯。

然后,教师就能顺理成章地布置任务,可让学生一天读一回《红楼梦》,并且还要及时地反馈,可以将一个班级五十几个学生分为十几个语文小组,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方式,每堂语文课前让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讲述这一回的主要情节以及自己的感悟。讲述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可以使用课件或者用演讲、表演等形式。其它的小组可以向这个小组进行提问,以三个问题为宜。以时间有限为由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到课外去解决,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要先回到原著中去寻找答案。在认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还是不能寻找到答案时可以去阅读一些红学专家的研究著作。朱光潜曾说:“一个人不能欣赏文学,不能发表思想情感,无疑地算不得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因此,只要启发得当,学生也确实认真地执行了一天一回的阅读量,相信他们是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的。

一项活动的执行,参与者的态度很重要。一旦一开始的新鲜感消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置身于麻木状态。因此,如果没有形式的创新,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讲述与回答,那么这项阅读活动只会形同虚设,成了每天要上台演讲的个别学生的任务。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察言观色,平时注意收集学生阅读《红楼梦》过程中的一些兴趣点,一个月当中专程安排一堂阅读课,可以以文学沙龙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重新组队,可以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分派别,根据年轻人热衷于偶像崇拜的心理,也同样让他们做一回《红楼梦》的粉丝,让他们发辉自己的创意,为自己的队伍起名字,可以分成“黛玉党”“宝玉党”“姥姥队”等,但要求他们入队之前必须以粉丝的身份用阅读过的内容讲述喜欢的原因。高中生对自己喜欢的歌星的歌曲都能如数家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红粉”他们是相当了解的。接下来可以将曾经在课堂里出现的一些较为有价值的话题拿来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正言。如“薛宝钗和林黛玉究竟谁更优秀?”学生可能会从外表、性格、人缘、才华等方面去分析。“贾宝玉为什么爱林黛玉?”“凤姐是不是一个狠毒的人?”“薛宝钗是不是一个有城府的人?”“宝玉挨打是应该的吗?”“黛玉一直都是爱使小性子吗?”“尤二姐和尤三姐谁更不幸?”也可以从作者前后不一的角度去设置一些问题,“宝玉最终真的去参加科举考试了吗?”“夏金桂药死自己,香菱成了正妻这可能吗?”“也有人认为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的原著,你认为呢?”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阅读进程来合理地设置一些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将阅读进行到底,从而提升阅读能力。阅读一般包括认读、理解、鉴赏和批判这四个方面,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有根据的个性化的理解。

三、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阅读中遇到的疑难,达到深层次的阅读——研读

经过了高一阶段对《红楼梦》的阅读,学生对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了认识与理解。进入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从高一入学的懵懂开始转为成熟,阅读能力也相应有了提高。此时,可以结合高二年级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中节选自《红楼梦》的课文《情真意切释猜嫌》来指导学生进行一次深入的阅读。由于这篇文章涉及到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个女子以及她们之间的嫌隙,那就牵扯到宝黛之间的爱情,而这也正是《红楼梦》里的一条重要的主线。教师可以以“宝黛的爱情发展过程及悲惨结局析因”为课题,让学生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让他们主动去原著中寻找宝黛爱情萌芽、发展、成熟、结局等细节,让学生细细体味黛玉与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感受黛玉由一开始猜忌宝钗后又与她姐妹情深这性格上的转变,探究宝玉选择黛玉而不选择宝钗的真正原因以及宝玉和黛玉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根本原因。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当学生从作品中寻找到相关的情节时,教师可以利用与之相对应的影像资料来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为目的,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设疑,主动设置课题去探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在阅读过程中,还是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疑问、有感悟的地方应当及时做上笔记,要独立思考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写随感的方式求证自己的观点。确实不能依靠自己的阅读能力来解决问题时,才能向教师咨询。当然,教师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始终高屋建瓴地安排学生的阅读。

从“认读”“导读”到“研读”,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已经由浅入深。到了高三年级,在紧张的学业压力之下,阅读更是能成为调味品,愉悦人的身心。教师在复习《红楼梦》时,只需提起一些主要的情节,学生就能回忆起作品中的美好人物,重新回到其中的诗情画意之中。培养高中生的阅读习惯任重道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坚持阅读,热爱阅读,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郑国民.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1.

[2]邹微霞.给学生奠一个“精神的底子”——也谈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J].现代语文,2007,(10).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26.

[4]朱光潜.朱光潜美学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252.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阅读习惯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