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霄
摘 要: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传统的加工贸易方式面临着挑战,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加工贸易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问题,应该结合目前经济形势采取相对应的对策,保障我国加工贸易的成功转型升级。
关键词:加工贸易;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0536亿美元,增长了420多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缓解了国内严重的就业压力,同时加工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也是相当可观的。我国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出口创汇和贸易顺差等各个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尤其是我国对外加工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危机引发了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缩水,同时我国加工贸易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国加工贸易需要在转型升级和不断发展中寻求突破。
一、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国内问题
1.我国加工贸易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力
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虽然近几十年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其技术水平落后,对所转移的技术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并没有通过引进外资实现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升级换代的目标。我国加工贸易的原材料主要从境外进口,特别是核心部件更是严重依赖国外,制造业的技术大概有一半从国外引进。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明显偏低。
2.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较差
由于存在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我国加工贸易出现了单纯追求吸引外资、赚取出口创汇数量型的扩张的价值取向,缺乏有序分工,产业集中度不高,尚未形成加工贸易企业相互配套、互相渗透,集加工制造、贸易、航运、金融、信息和高新技术开发为一体的、技术档次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群,给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和阻碍,同时这也是我国在加工贸易领域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大型、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企业的重要原因。
3.加工贸易产品的增值率低
对于企业而言,利润的所得取决于价值增值的高低,而我国加工贸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值增值不高。尤其是对从事对外加工贸易的企业而言,加工过程中增值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而对于我国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来说,价值增值低导致企业收益低,抗风险能力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大量依靠加工贸易的企业面临停产危险,陷入倒闭绝境。同时我国来料加工仍占不小比重,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相比,原料由外方提供,我方仅收取工缴费,增值能力低于进料加工,增值率更低。
4.部分政策和环境因素不利于加工贸易的发展
目前的加工贸易政策中,对于外资增值较高的生产环节和产业的鼓励尚嫌不足。将从事简单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从事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产品生产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加区别地给予优惠,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向提高增值率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软硬环境也还有待完善。从软环境上讲,我国的社会服务休系尚不健全,企业与市场存在脱节现象,为企业服务的机构还没有配套。另外,我国的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有待加强,金融服务需要完善。
5.加工贸易的人才需求日趋高级化,但国内人才配套不足
随着加工贸易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加工贸易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高级化。据统计,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所占的比重仅为3.15%,而发达国家为40%。一线人员技术水平低,不仅会使生产质量和效益低下,还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影响了加工贸易的深入发展。另外,我国科研发展长期以来“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造成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不足。
二、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环嵌入”的国际背景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以下简称GVC)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何谓GVC?简言之就是相关企业间的利益联系。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把一项产品和服务从概念开始,经过研发和生产的不同阶段,交付给最终消费者而获取价值的全过程。一般GVC包括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经济环节,它表示在技术、管理、资本、市场、劳动力、自然资源、产品等要素组成的全球经济系统中,在制造、贸易全球化的条件下,诸多企业共同完成一种产品或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只从事同一产品某些环节的生产,从而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独立活动的企业间通过利益纽带的联系。形象地比喻,GVC旨在企业间连接构成的万维网,而非国家间的连接,利益焦点不但落在企业上,还体现在企业间不断变换的合作、合同关系上。GVC表明了处于不同层次经济分工的企业,在获取市场价值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或者说,是在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所处的位置。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要素成本和不断降低的交易成本的优势,在优良的基础设施支持下,以贴牌代工或加工贸易的方式,融入到由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所主导和控制的GVC的生产分工体系中,主要定位在GVC的底部环节,专注于劳动密集型、微利化、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不仅实现了贸易量的迅速扩大和制造业的高速成长,而且推动了中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然而,随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这种定位于“GVC底部”的增长战略正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挑战。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下滑和生产成本的上升,使绝大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代工企业无法承受,即原本利润空间狭小的代工企业无法自我消化这种外部冲击,或者无法向控制品牌和销售终端的国际大买家和发包商传导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结果是,那些以国家代工为主的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大批企业待工压产乃至破产倒闭的现象;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使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期望出现空前的下降和萎缩状态,直接导致国际大买家对中国制造业外包和采购订单的减少,从而使严重依赖于出口的中国制造企业普遍出现“无米下锅”的窘境。同时,中国持续的巨大贸易盈余,引发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总之,中国过去在“GVC底部”的增长欢乐被一扫而尽,长期依靠贴牌代工进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其固有的深层次问题已经提前爆发出来。
目前,中国的产业升级面临着一个有重大争议的两难选择问题:一方面,如果我们继续维持定位于“GVC底部”的增长战略,不仅会受到来自价值链高端的大买家的进一步俘获、控制和盘剥,也会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更低成本加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发展战略明显具有不可持续性的特征,因此价值链攀升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现在就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升级,试图摆脱主要由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所主导和控制的GVC分工体系,这种盲动、急躁的发展战略不仅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制造企业的现实条件和发展基础,而且有可能会损毁世界给中国提供的发展机遇。这个两难选择问题表现为“短暂增长和长期发展”的矛盾,实质上是产业升级的时机把握和具体政策的协调问题。
三、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
1.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合理、长远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升级
我国应针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问题,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未来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制订专门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人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加工工序环节,提升产业发展定位的层次。制订科技含量不等的产业标准和工序环节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加工贸易产品、零部件税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沿着产业链条和工序链条为跨国公司提供更高层次的合作配套。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扶持力度和资金上的投入,尤其是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支持。同时国家应对国际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向更有核心竞争力,向科技创新型、能源节约型的方向发展。
2.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外资企业的研发和营销中心
我国是加工贸易大国,但我国却不是加工贸易强国。我国在加工贸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因此应积极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通过学习、研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变劳动力成本上的比较优势为综合服务环境优势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优势,提升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产业思想上的定位。同时大力发展仓储、物流行业建设,拉长国际产业链在境内的长度,提升产业附加值。以此来承接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技术要求,从而吸引外资企业的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来华驻点,加快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3.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
要提升我国加工贸易生产的附加值,一方面,要吸引跨国公司将更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向我国转移;另一方面,要引导与促进从事加工贸易生产的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我国加工企业要实行集约化经营,进行自主创新,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争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建自己的品牌,改变以前只从事“贴牌生产”的落后面貌。加工企业还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4.优化加工贸易企业的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政府应培育、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增强国内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把自已做大做强。首先,加快赋予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使更多企业具备开展加工贸易、走向国际市场的条件。其次,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重点推动有实力的国内企业通过加贸易的方式,进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成为逐步发展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再次,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创新的能力,从代加工向设计乃至自创品牌发展,努力培植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
5.加强技术工人的培养,促进加工贸易的更快发展
加工贸易的高端环节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政府应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教育培养的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鼓励技术工人成长的机制,努力营造一支能够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技工队伍。企业也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养工作,通过加大职工的素质和技能来增加生产效率。同时注重应用研究,促进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从研发到生产,从产品到人员的全面配套,以推动加工贸易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磊.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1).
[2]葛翠翠.金融危机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9):23-25.
[3]张爱东.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职论丛,2009,(12):14-17.
[4]徐冬青.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J].国际贸易,2005,(10):95-96.
[5]李静茹.我国加工贸易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14-15.
[6]彭瑞林.对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几点思考[J].国际贸易,2009,(11):12-14.
[7]柳永锋.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市场论坛,2009,(0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