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孙建 谢竺瑾
摘 要: 教育,就是为了使人在将来能过上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而做的培养工作。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也不对立,实际上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检测。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学科定位 考试分数 考试方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教育观念经历了从重视传授知识—重视能力培养—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漫长变化过程。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它是一种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要更加重视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考核,主要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业状况,不仅有不断提高学习质量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也是教师自我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都离不开考试,它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可低估。[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关系呢?我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学科定位
过去的学科测验与考试一般不考虑定位问题,试题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出,成绩按分数高低排,在一个测验中同时出现目标参照性与常模参照性两种要求,结果是什么要求都实现不好。教育测量学指出学科测验可以分为目标参照和常模参照两种。目标参照测验以检查学生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为主,因此试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最好做到一一对应,这样可以通过测验反映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详细情况,以便下一步的改进与调整,其结果应该以学生的自我对照为主,反映进步或者退步情况,而不应该多做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常模参照性测验以检查学生在一个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为主,因此试题要以能够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主,不一定强调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这样通过测验可以分出学生的好、中、差。
二、考试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
长期以来,考试分数如同一根锁链,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也束缚了学生的学。大考过后,部分主管部门总是热心根据考分给所辖区域的学校排名次,升学率高的则“一俊遮百丑”,被认定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斧击凿,凿入木”,学校为了争取好的排名,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总是要给所有学科的成绩排定座次,据此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定位,据此决定教师绩效奖的多寡,据此评先表模,晋级和确定职称考核等级。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教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得不小心认真地应对。有些教师会舍弃教学内容,不管大纲与教材,不考的内容一律不教。[3]而那些勤恳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如这类只为考试而教的老师的学生,长此以往,这类勤劳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得到承认,长期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事业上受到打击,经济上蒙受损失,心灵上遭受创伤,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观念和做法,向应考标兵教师学习,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深受其害。
三、考试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不断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出跨世纪的有用人才。目前,中小学大多数学科以闭卷笔试形式为主,很少进行开卷考和实践考,因而无法检查测试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如操作能力就无法书面考查,对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智能、创造智能等方面的考查在形式上就存在先天不足。因此,要以达成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为原则,按照教学目的、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灵活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笔试、实践考(实验操作、设计和制作物品)和情境考(设计情境进行考试)等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语言类课程的特点是作为一种工具,应侧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其考试形式则提倡笔试与口试相结合。[4]
另外,有些课程也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如既可以考单项知识和能力,又可以考综合知识与能力,总分要结合起来评定。另外,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搞得生动活泼一些,在理性中渗透感性的内容,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有浓厚兴趣。教师不能以强制性的、形式单调的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唯一手段,教师应该从各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出发,试题要尽可能有一定的趣味性,形式灵活、新颖、多样、有效。
总之,只有正确地、科学地实施考试,才能引导素质教育走向既定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广泛涉及教育方向、教育功能、教育制度及教育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是涉及价值观念、人才观念、教育质量的思想观念大变革,是涉及劳动人事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的社会性变革,是我国教育为实现经济工作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必须进行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转变。社会各界都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广泛关注,努力达成教育观念的共识,有助于创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含义.中小学教育网.2010-09-14.
[2]郭德灵.素质教育与考试.2012-11-21.
[3]胡平.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2001-05-05.
[4]林卫国,蒲如兰.试论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改革.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