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祥梅
摘 要: 基于对职业学校体育公开课的再思考,作者认为职业学校体育课堂吸引力的提高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发职校体育校本教材;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要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体育课堂 吸引力 体育兴趣
2012年年底,我在2011级幼师班开展了一节课题汇报公开课。当时,这个班的教学内容讲到了健美操教学的第三课时。对于这节教学内容的公开课,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后决定为了体现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健美操动作教学中增加队形变换的内容。课堂的主体部分是让学生将所学的健美操动作与队形变换知识结合起来,分组表演,看哪组变换的队形多。结果那节课气氛特别活跃,学生在分组后,立即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热烈地讨论开来。那些平时协调性差、动作掌握慢的学生,在讨论中也时常走到一边练习动作。讨论完队形变换后,小组成员间开始配合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欣喜地看到多数学生帮助少数学生练习完善动作的现象,一次又一次,直至动作与队形能完美结合起来,最后分组依次进行表演。之前,我曾担心这个部分会出现状况,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单独示范动作时总会出现扭捏、不愿意示范的情况。可那节课的效果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学生在表演中表现出了以往少有的自信。听课的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他们鼓掌,学生脸色绯红,面露笑容。显然这节课成功了,我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这节课虽然已经过去了许久,可我一直在思考这节课成功的原因。现在想来,一定是我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兴趣一致的原因。体育课程标准倡导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那么什么是兴趣,如何培养、激发兴趣呢?这是每个体育教师在课改中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兴趣和吸引力
学习兴趣指的是 “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基于自己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学习内容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一定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
吸引力指的是把吸引到自己注意力的力量。体育课的吸引力很显然就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教学上,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的力量。
因此,体育课堂吸引力的提高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对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吸引力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
1.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发职教体育校本教材,从教学内容上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职校专业设置纷繁,不同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既借助专业特点吸引学生,又体现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使学生获得本专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和实用技能。例如上面所提到的公开课,由于教学对象是幼师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对学生身体姿态协调性的要求极高,因此健美操教学与形体训练就成了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内容设计结合专业特点是那节课吸引学生、获得成功的第一个原因。
2.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体育教学的情境吸引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方式上,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运用心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文化学习上受过挫折,缺乏自信,没有成就感,但他们内心深处又渴望成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多采用竞赛法、游戏法等方式,让他们在身体练习中体会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在那节公开课中,我改变以往一味讲解、示范的方式,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互相配合,创编队形,而后又采用竞赛方法,让他们将自己探究的结果表演出来,这就如同在文化课教学中解答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一样,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与成就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那节课成功的第二个原因。
3.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从而提高课堂吸引力,培养其体育兴趣。
课堂上一次良好的运动表现、一次出色的示范受到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出色的表现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目光,这些都会给学生很大的精神鼓舞,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别职校学生思维单纯,他们往往认为,我体育好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及同学的肯定,我得保持下去,好好学习,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那节公开课中,听课老师一次次的掌声表达他们对学生思考、配合的认同,极大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队形创编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见教师及同学对学生的认同感对提高体育教学吸引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实地地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4.营造和谐的人际交流空间,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方便自由,如果再通过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有意识地加强和运用这种交流,就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乐趣,这既有利于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又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水平。如果用“小组学习”的形式,由学生协商确定学习目标,进行组内分工协作,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同思考和对学习成效的相互评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在竞争、协同中的乐趣体验,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一点在那节公开课上运用得更为充分。学生在小组和谐的人际交流中愉快地进行着探究、合作学习,不仅熟练掌握所学的健美操动作,还合理运用队形变换;不仅掌握动作技能,还发展创造性思维,这是那节课成功的一大原因。
参考文献:
[1]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