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成资源,实施有效教学

2013-04-29 20:18:14储永成
考试周刊 2013年84期
关键词:生成资源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教学

储永成

摘 要: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长期的学习探知、分析思考、解答问题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解答问题的经验,思考分析的能力.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养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成性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借助于现有学习经验,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生成资源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标.其前提条件就是学生有效掌握并转化为自身所具有的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开展有效、深入的学习活动.初中生经历小学阶段的学习实践锻炼过程,逐步形成了探知新知、分析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方法、经验和策略.这些良好學习能力和素养的形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将初中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素养的培养,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能力培养成为有效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关键.如何运用初中生自身所具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成为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围绕这一课题,根据新课标有效教学目标要求,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心得体会进行论述.

一、利用初中生能动好奇情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初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实施者,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探寻规律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显著的能动特性,同时,总是对未知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初中学生正处在学习活动进程的特殊时期,他们虽然具有能动好奇情感,但易受外界生活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反复性特性.这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持久、稳定地参与教学活动,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就要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好奇情感,“去除”情感波动性大、不稳定性的“短处”,通过创设适宜、融洽、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能动好奇特性有效放大,激发学生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抓住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放大初中数学学科生活性特点,利用学生对现实生活实例充满“情趣”的心理特性,设置了电信公司收费方面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情感上的“共鸣”,主动学习情感得到有效激发.又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设置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设置“现在有5厘米,6厘米,12厘米三根木棒,请你将它们拼接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拼接起来吗?”的实践操作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矛盾,从而带着能动探知情感参与教学活动.

二、利用初中生认知质疑特性,重视探析过程教学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初中生在阶段性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养成了质疑思考的学习习惯,对未知事物或自然现象表现出强烈的质疑和“怀疑”特性,并在探析质疑内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观察、探析、解答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而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中生已形成的探析解答问题的技能经验,在讲解新知内容、问题解答过程中,提供了探析实践的活动经验,重视对学生探析过程的指导,教会学生解答问题的探析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问题: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两点,AE∥CF,AE=CF,BE=DF,求证:△ADE≌△CBF.

在该问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析认识到“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两边且夹角对应相等得出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并经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得出问题解答的策略:“首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ED=∠CFB,进而得出DE=BF,利用SAS得出即可.”学生解题过程如下:

证明:∵AE∥CF,

∴∠AED=∠CFB,

∵DF=BE,

∴DF+EF=BE+EF,

即DE=BF,

在△ADE和△CBF中,

AE=CF,∠AED=∠CFB,DE=BF,

∴△ADE≌△CBF(SAS).

在上述解题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充足的实践探析问题条件和策略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在自身探析问题经验和数学教师的实时指导下,逐步掌握了探析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在探析实践活动中探析问题的能力“再上一层楼”.

三、利用初中生思维创新特性,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一门思维活动的艺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初中生在数学问题思考分析过程中,解题的策略更多样化,解题的思路更灵活,思维创新能力素养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问题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设置上,应利用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征,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问题案例,为初中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载体.同时,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知识点的深刻关联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鼓励学生探析解题问题不同方法,实现学生在开放性问题案例训练活动中,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显著增强.

四、利用初中生主动反思特性,开展评析问题活动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总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表现进行能动思考和分析,逐步形成了主动反思的能力.学生主动反思能力的有效形成,能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问题评讲环节,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主动反思特性,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活动,使学生在辨析、评价他人的解题过程及策略过程中,“由此及彼”,对自身解题活动方法及策略进行反思和剖析,实现学生良好解题策略的掌握,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9(01).

[2]蒋继春.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剑南文学,2011(07).

猜你喜欢
生成资源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教学
捕捉利用生成,形成创新阅读感悟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18:41:19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26:36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6:18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55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应用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67期)2016-09-22 14: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