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宇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笔者认为在职高哲学常识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一要尊重学生个性,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职高哲学常识课教学;创新教育;创造力;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
早在新世纪到来前,我国就把实施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力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它的发展会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包括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又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兴趣、需求等。本文从创新意识的角度探讨如何在职高哲学常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一、尊重学生个性,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教育承载着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环境的重任,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良好宽松的教学环境,就像肥沃的土壤对于成长的幼苗一样,有助于学生个性充分的健康发展。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之间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努力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重视他们,关注他们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表现自我、自由思考的空间,不断增强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怀疑,不固守于书本、老师的结论,通过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认识;肯定并鼓励学生具有创造力的大胆想象,对于学生一些不切实际,不成熟甚至有些荒唐的想法,教师也应该帮助其分析,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使课堂成为一个帮助学生积极思考的乐园。当学生受到鼓励与肯定时,就会激发学生更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创造。否则,当学生的一些创造性活动被置之不理,其自尊心、自信心会受到压抑,从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和勇气。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的动力。而作为使人明辨的哲学,其自身的魅力更容易让学生接纳和喜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它就像一双慧眼,让学生可以通过它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但是,哲学常识课理论抽象,如果教师只简单讲授原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产生厌倦心理。怎么能实现乐学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发展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是帮助他们形成创新意识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在条件。根据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在传授哲学知识时要把哲学原理融入到生活题材之中,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和认同所学知识,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
1、体现与时俱进,采用最新的时事材料、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职高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知识面较窄,对很多社会问题不太了解,但他们不乏好奇心与上进心,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师能够以得当的教学方法将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使学生明白其蕴含的哲学原理,会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奇想法,这不正是创造力的表现吗?
例如,本学期笔者将全国“两会”、“国五条”、禽流感、黄金跌价、雅安地震等热点问题及时引入教学中,学生感到社会、国家与自己贴的这样近,哲学原理离自己这样近,学习是这样的真实,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2、选取生动有趣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新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生动有趣的事例,选用这些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些材料既可以源于生活,也可以是成语故事、歌曲、诗歌名言、寓言、广告等,这不仅能消除学生对哲学的距离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全面思考问题,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依照教学实际选择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使学生正确领会、把握所学知识,并在学习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讨论或者教师巧设问题情境,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等,使学生经历从有疑到求疑,再到解疑的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断激发。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创造力的发展。
4、运用计算机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情景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物质条件。国外研究表明,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将抽象的知识绘声绘色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多元化获取知识,随时和教师、同学互动、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平等的主体,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都会不断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在职高哲学常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努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这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组织评审,冷洪恩主编:《创造性教育新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2、陈龙安著:《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郅庭瑾著:《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