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头翁》与《葬花吟》比照赏析

2013-04-29 00:44曹晨晨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诗体

曹晨晨

摘 要:《代悲白头翁》是初唐著名诗人刘希夷的七言歌行,《葬花吟》是晚清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诗作。这两首诗都是七言歌行,在诗体和拟句上有相同处。但是两诗在题材内容和意境创设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本文旨在分析两诗的相同与差异,以求更进一步比较欣赏两诗。

关键词:诗体 拟句 题材内容 意境创设

《代悲白头翁》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此诗从红颜女子写到白发老翁,感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有很深的的哲理意蕴。韩兆琦在《唐诗》珍藏本评《代悲白头翁》曰:“这首诗不论是它的思想还是它的艺术形式,在初唐时期都是佼佼者,它直接影响着后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甚至一直影响到《红楼梦》的《葬花吟》。[1]《葬花吟》的基调是“伤春”,在哲理内涵与诗歌形式上都借鉴了《代悲白头翁》,并加之改造、润色,使之成为千古名作。下面分析一下两诗的相同之处。

一、诗体及拟句方面。在诗体上,两诗均为七言歌行体,在《文體明辨序說·樂府》中有云: “蓋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長言,雜而无方者曰歌; 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曰歌行。”[2]歌行作为一种诗体,产生于汉代。进入唐代以后,歌行从乐府中分离出来,专指不袭用乐府古题的七言长短句为歌行。但在初唐时期,诗人们依然沿用着魏晋以来的文人七言诗,篇幅加长,句式整齐,但注意换韵,使这一诗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代悲白头翁》前半部分通过“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一句展开,接着引出洛阳女儿这一形象,通过花的娇美,女儿容颜的美丽转到对花开花谢,红颜不在的叹息,于是发出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感情徐徐展开,渲染有致。后半部分由“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一句转入对花落时的落寞,对白头老翁老去无依的怜惜,最后以“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收尾,全文两个部分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将情感自然流露出来。而《葬花吟》是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直切葬花主题,闺中女儿出门葬花,接着用女儿的眼睛写出春末的景,用女儿的语言来透视内心的情,然后发出“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只有谁?”的感慨,接着转向女儿生存的现实世界,写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残酷现实,然而她并没有屈服,选择用一抔净土埋葬自己,这是她葬花的原因。在诗歌的最后,她发出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叹。全诗的情感波澜起伏,最后达到情景交融的纯美境界。这两首诗抒情极富感染力,使诗人的情感得到极致发挥,不失为歌行的代表作。

在拟句上,《葬花吟》借鉴了《代悲白头翁》的形式和结构。“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与“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两句在形式和表达上较为接近。“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与“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情感表达相同。再者“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与“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都表达了人生易逝的哲理意蕴。《葬花吟》在整体上借鉴了《代悲白头翁》的形式和结构,“花谢花飞飞满天”一句,与“飞来飞去落谁家” 表达上相似。“愁绪满怀无释处”与“坐见落花长叹息”两句在结构上几近相同。其次,“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家”与“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这两句几乎相同。最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与“宛转蛾眉能及时,须臾鹤发乱入丝”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一致的。

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唐代丽正殿学士孙翌(季良)选编本朝人诗《正声集》时,就把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举为全集最好的诗,他说:“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3]脂砚斋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4]《代悲白头翁》主题是感叹人生易逝,青春难驻。借“洛阳女儿”对“落花”感叹红颜易老, 而美少年昔日何其骄盛, 如今却落得一可怜白头翁。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最具深意,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言此句是/悟到了宇宙意识”, “从蜣螂转丸式的宫体诗一跃而到庄严的宇宙意识”。[5]《葬花吟》这首诗中林黛玉借落花表达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之感,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首诗均借“落花”这一意象,表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两首诗均借景抒情,将诗人的情感通过落花表达。因此“一切景语皆情语”便成了这两首诗的共同特色。

虽然这两首诗同为七言歌行体,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和意境创设两个方面。首先是题材内容不同。《代悲白头翁》围绕落花展开描写。先写了洛阳女儿花容月貌,面对落花,感慨红颜易逝。接着又写了一个白发老翁,当年他曾是英俊少年,风流倜傥,而今年老多病,无人问津了。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命运加以对比,点出青春难驻,人生易逝,全诗弥漫对青春的些许惆怅。《葬花吟》以葬花为主题,用春末的景映衬黛玉满怀愁绪的情,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有谁怜?”接着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描述自己生存世界的残酷。最后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收尾。全诗弥漫着黛玉孤苦无依的哀愁。

其次在意境创设方面,《代悲白头翁》以人生问题为主线,用的是对比的手法。通过桃李盛开与落花纷飞、洛阳女儿与青春难驻、松柏摧朽与桑田沧海、红颜女子与白发老翁、清歌妙舞与一朝卧病、宛转蛾眉与须臾白发等诸多事物的对比,有力地深化了主题,构成岁月易逝、青春难驻的诗歌意境。《葬花吟》中黛玉将落花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是黛玉以落花自喻,感慨世态炎凉,自己孤苦无依。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黛玉对自己寄人篱下,生存环境恶劣的控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则是黛玉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弥漫着浓浓的悲哀之情。最后,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收尾,落花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全诗用的是比喻的手法,落花飘零构成了全诗的意境。

不难看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曹雪芹的《葬花吟》。两首诗都蕴含丰富的情感,都将情感、景物和人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们深切的感受到景物之外的悲伤。虽然两者的主题和意境有所不同,却以情真意切成为千古名作。

参考文献:

[1]韩兆琦.唐诗[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8:10 页.

[2]徐師曾.羅根澤校點.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一○四页.

[3]宋·尤炎.《全唐诗话》卷之一《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2.74.

[4]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M],作家出出版社,2000:326.

[5]闻一多. 宫体诗的自赎〔M〕.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8

猜你喜欢
诗体
语体学视角下的革命传统诗歌特质探微
杜甫对柏梁体诗的发展
论初唐四杰的历史贡献
关于当前诗体创新的若干断想
从《昭昧詹言》浅析方东树的议论观
刘半农翻译中的陌生化翻译策略
五四“诗解放”的方方面面
论隋炀帝诗歌对唐诗的影响
试谈诗体分类被忽视的新体诗
浅谈诗体与词体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