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长清 但菲
【摘要】关注和改善3岁~6岁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法,对沈阳市3岁~6岁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9-0051-03
【作者简介】索长清(1985-),男,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博士研究生:但菲(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2009年流动人口已达到2.11亿,其中“80后”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占到总数的60%以上。随着流动人数的增加以及流动人口举家搬迁现象的增多,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诸多研究与事实都表明,早期教育的质量对孩子一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流动儿童与其他群体相比,其生存条件与教育环境都存在特殊性,了解流动儿童的早期教育状况,对提高流动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择沈阳市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几所幼儿园,以幼儿家长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2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9.2%。
三、调查结果
(一)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1.经济资本
本研究对流动人口经济资本考查的内容包括:从事职业、家庭居住情况、家庭月收入、家庭月支出以及家庭物质资源占有量。通过调查发现,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的职业包括:售卖蔬菜或水果、餐饮行业的厨师或服务员、超市工作人员、送水工、小摊贩、废品收购人员等。在家庭居住地点方面,有81.3%的流动人口住在出租房里,8.1%的人住在亲戚家,2.4%的人住在单位宿舍,0.8%的人居住在工棚或简易棚中,仅有5.7%的家庭能够贷款买房。在家庭居住面积方面,63.4%的流动人口家庭的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45平方米,35.0%的家庭居住面积在45平方米~60平方米。关于家庭的月收入,有48.8%的家庭的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50.4%家庭的月收入在1500元~3000元之间,有O.8%的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4500元之间;在家庭月支出中,89.5%家庭的支出在2000元以下,8.9%的家庭支出在2000元~3000元之间,有1.6%的家庭支出在3000元以上。对家庭物质资源的调查结果显示,97.4%的家庭拥有彩电,有洗衣机的家庭占31.0%,有电冰箱的占19.8%,有电脑的为2.6%。
2.人力资本
本研究将家庭人力资本界定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每天工作时间以及健康状况等。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父亲的教育程度处于初中和高中文化的比例较高,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8.2%和41.5%;母亲的教育程度也是初中和高中学历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9.6%和39.8%。在工作时间方面,72.4%的流动儿童的家长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65.0%的被调查者没有每周固定的休息日,每周休息一天和半天的家长占总数的19.5%和10.6%。所调查的流动人口年龄范围基本在25岁~45岁之间,他们的身体状况较好,其中91.1%的家庭父母双方都较健康,6.5%的家庭中有一方患有轻度疾病。
3.社会资本
本研究的社会资本包括家庭内社会资本和家庭外社会资本。家庭内社会资本主要指儿童的父母、监护人、兄弟姐妹等与儿童形成的各种关系情况,也就是指家庭内部成员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有62.6%的家庭是独生子女核心家庭,11.4%的家庭拥有两个孩子,17.1%的家庭为祖孙三代的主干家庭,还有8.9%的家庭属于父母与孩子的其他长辈亲属组成的家庭。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由于流动人口家庭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离乡背井”的迁移过程,因此,与他们在农村原有家庭外社会关系的联系趋于减少;同时由于生活在相对陌生的城市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流动人口的家庭外社会资本比较匮乏,与家庭联系的亲友数量较少,与朋友相互联络、相互帮助的频率较低。在被调查者中,有83.4%的人与外界的主要联系对象是同事,64.2%的人的主要联系对象是邻居,只有少部分的人经常与亲戚或朋友保持联系。
(二)流动人口家庭的早期教育状况
1.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自然关系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父母对儿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流动儿童家长每天除了在吃饭、洗衣、洗漱、大小便、睡觉等方面对孩子进行照顾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和学习。调查结果显示,22.8%的家长表示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游戏,34.1%的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游戏的时间不到半小时,29.3%的家长达到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而达到“1~2个小时”和“2个小时以上”的家长只占到8.9%和4.9%。
调查还发现,在亲子关系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养任务,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时间明显多于父亲和其他监护人。在每日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中,母亲占63.4%,父亲占16.3%。在遇到问题时,63.4%的孩子会向母亲询问,寻求父亲解答的占18.7%。
2.家庭教养方式
(1)孩子的家庭地位
从对“当孩子和大人一起看电视时,如果想看的节目不一样时,如何决定看哪个电视节目”“挑选零食时,是听孩子的意见还是由家长决定”“买玩具时,是孩子自己挑选还是由大人挑选”三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看,孩子具有决策权的占84.6%、85.4%和87.8%,这反映出孩子普遍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在“您在决定有关孩子的家庭事宜上是否征求孩子的意见?”的问题上,有13.8%的家长表示“从不征求”,62.6%的家长表示“偶尔征求”,19.5%的家长表示“经常征求”,只有4.1%的家长表示“总是征求”。
(2)对孩子的奖惩
对于“您在什么情况下表扬孩子较多”的问题,46.3%的家长回答是“学习进步”,选择“听话”“做了好事”和“诚实认错”的分别占到17.1%、17.1%和19.5%。这表明,流动儿童家长较重视和关注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当孩子学知识、技能有进步,或表现出好的行为时”,56.9%的家长选择了“口头表扬他聪明能干”,22.8%的家长认为“不要让孩子骄傲,特别指出他的缺点或者告诉孩子别的小朋友比他做得好”,12.2%的家长会“买他想要的东西以示鼓励”,8.1%的家长选择“明确地表扬他进步或做得好的地方,再告诉他怎样做会更好”。
而当孩子犯错时,72.4%的流动儿童家长表示会严厉说教,偶尔会动手打孩子;20.3%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说说就算了,并且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4.9%的家长则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打骂的时候更多;有2.4%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会生气不理孩子。
3.流动儿童家长的学习观与游戏观
调查发现,16.5%的家长认为游戏对于孩子发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31.1%的家长认为游戏是孩子消磨时间、自我娱乐的一种方式。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您一般会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上,17.9%的家长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36.3%的家长觉得玩游戏不如多看看书、学学算术,2.2%的家长会数落孩子,如“学东西的时候,怎么不见你这么起劲”等;7.2%的家长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也就是傻玩”,或者“他玩起来就不缠着我了,我好忙我的事情”;28.3%的家长觉得孩子玩的高兴就好,愿意给孩子提供玩具,需要时当他的游戏伙伴;只有8.1%的家长会经常注意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认为孩子在游戏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关于游戏伙伴的调查显示,41.5%的流动儿童自己玩的时候较多,25.2%的孩子经常和母亲玩,13.8%的孩子会和父亲一起玩,有13.0%的孩子会选择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四、分析与讨论
(一)流动人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流动儿童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都不太高。在家庭经济资本方面,父母从事的职业多属于体力劳动,社会地位不高;家庭居住条件简陋,人均居住面积较小;家庭月收入缺乏稳定性,仅能维持生活的基本保障;家庭物质资源占有量较为匮乏,与城市普通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之间有较大差距。在家庭人力资本方面,流动儿童的父母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大多只接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由于受到受教育程度以及所从事的职业的限制,流动儿童家长每日工作时间大多高于8小时,且每周基本上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或是假期;流动儿童的父母健康状况良好,无重大疾病或残疾,这成为他们进城务工的主要条件和资本。在家庭社会资本方面,流动儿童家庭多为三口之家,由于父母工作时间较长,流动儿童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交往与互动较少;流动人口的家庭外社会资本也比较匮乏,有联系的亲戚和朋友数量少,相互联络、相互帮助的频率较低。
(二)流动儿童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与儿童观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在流动儿童家长看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源于他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和“起跑线意识”的强化,抑或是出于摆脱“贫穷代际转移”和光耀门楣的功利性目的,他们并没有基于儿童整个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视角或立场去看待儿童及早期教育。因此,流动儿童家长大多鼓励和提倡孩子学习书本知识而轻视孩子的游戏活动,偏重于儿童对于知识的接受而忽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重视成人式理性的训练而轻视感性情绪情感的释放。
流动儿童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在教育中往往忽视儿童的想法和主体性地位,忽略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的差异,要么无视儿童的独特需要和兴趣,站在成人的立场或是未来的视角来审视和设计儿童的生活和未来,以成人的意志和意愿操控儿童的思想和行为;要么就把儿童视为“皇帝”“小祖宗”,过于放任孩子的无理要求和主张,唯孩子的话语和命令是从。
(三)流动儿童家长缺乏民主的教养方式
流动儿童家长由于生存的需要,疲于应付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照料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常常把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做生活中的又一压力源。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问题应对方式以及情绪状态也很容易传递给下一代,家长所面I临的压力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流动儿童家长对于自身的教育方式有所认识与反思,但是仍然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经常性和深人性的交流与沟通,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以简单的放任或是单纯的粗暴为主,甚至还存在打骂和体罚孩子的现象;惩罚、忽视型的教养行为较多,缺乏民主的教养方式。
(四)流动人口家庭为子女提供的学习资源较少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在家长每月对孩子的日常花销中,入园费所占比重最大,用于买图书和文具的比重则最小。通过对“过去一年,给孩子购买的课外书有多少”问题的调查中可知,购买数量在5本以下的家庭占56.1%,6~10本的占32.7%,11~20本的占9.4%,20~30本的占1.8%。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家庭的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长对孩子学习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说明家长还未真正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提供学习资源的必要性,而是把早期教育单纯地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五、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不可或缺的,这三种资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因此,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减弱或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差异,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促使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生活保障和教育条件。同时,还可以采取岗前培训等措施,帮助流动人口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其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条件。
(二)转变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
流动人口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子女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缺乏应有的重视;同时,他们在繁重、漫长的工作之余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幼儿园。为此,可以通过社区教育、家园合作等方式宣传和普及早期教育知识和观念,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了解早期家庭教育影响的深远和终身化,积极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提升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水平
虽然家长的教育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上仍然存在简单粗暴的现象,打骂孩子的事情也经常发生,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不应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更要注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和精神生活。从社会的角度上讲,幼儿园、家庭、社区(或社会)三者之间应相互协调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幼儿园与社区也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地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责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灵活的科学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 罗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