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与“担心”

2013-04-29 23:09鲁云武
新课程·下旬 2013年1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自信

鲁云武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按规矩来……结果教师特别辛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抛在一边,教学效果不佳。实际上,只要教师“放心”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教师会意外发现,原来放手也可以这么美好,效果也会这样棒。

关键词:放心;担心;自信;主动参与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神州大地上刮起了一阵又一阵迅猛的教育改革之风,教育教学中种种思潮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高潮。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有的教师说:“唉,想让他们自己来做,又怕他们偏离既定目标,或者是他们根本就不会,没办法,只能辛苦自己了。”于是乎,教师按照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手把手地、一步一步地完成,学生也跟著教师的步子“稳稳当当”地走过来。教师真的就必须这样吗?其实未必然也,何不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多去试一试、体验体验呢?

一、“放心”形成主动,“担心”导致懒惰

在教学活动中,若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那么教师干脆就包办代替,“仔仔细细”地讲解。渐渐地,学生便会觉得没事儿可做,其学习的惰性便会油然而生,因为他们感觉只要“依样画葫芦”即可。然而,在新时代里,社会、国家需要的不是一个个“跟屁虫”。教学中,教师应该放开手脚,大胆地把时间、空间交给学生去自主处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主动参与活动中培养学习能力,此外,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二、“放心”培养自信,“担心”失去自信

课堂上,若只有教师的“关照”与“不放心”,学生很难获得探索研究的机会,更谈不上获得探究与发现的无穷乐趣,更享受不到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他们便会认为自己不行,从而丧失自信心。只有当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时,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充满自信。

一次公开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在■与■之间插入一个最简分数,使之大于■而小于■。很快有几位同学说出了一种方法:把两个分数写成同分母分数来解答(较常用的方法)。此时,我追问:“有别的方法吗?”教室一时沉默了,5秒、10秒、15秒……突然有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将小手慢慢地举了起来,又往下放了放,犹豫了一下,又举了起来。看着他那坚定自信的眼神,我果断地叫了他的名字,结果,这位学生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将两个分数写成同分子分数来解答。课后,该学生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说:“谢谢教师,我课堂上总是害怕举手回答问题,心中没底儿,现在不了,我开始有点相信自己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努力吧,教师相信你,能行的!”看似一次平常而又普通的课堂提问,对这位学生来说,却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建立起自信心了。

三、“放心”铸就创新,“担心”造成墨守成规

苏霍姆林期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特别强烈。”希望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使其在一系列的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主要来自于他们操作中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那些与众不同的新奇的方法、结论……

如:有6棵树要栽成3行,且每行都有3棵。此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结果他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如图):

若我担心他们不会做,干脆把第一种讲了就行了,这样学生便以为只有这一种,教师便失去了一个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发现的机会,也失去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的绝好时机。

总之,勇于“放心”让学生去观察、实践、独立思考,敢于“放心”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松开我们一厢情愿的呵护的双手,定会发现我们的小天使原来是那么的主动、自信,勇于探索、研究,能给他自己和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作者单位 四川省开江县广福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自信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小议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