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2013-04-29 20:26张昀
现代语文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解决策略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教会留学生使用汉语,还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由于不同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意识,因此常常会导致文化冲突的出现,这就要求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能够有效地化解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西文化 冲突 解决策略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兴起和发展,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到如今,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然而,由于地域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冲突,尤其是中西文化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时有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避免或化解中西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文化与文化冲突

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并将人类文明成果的方方面面以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民族的文化,根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认为自身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此,在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触或交流的时候,会产生对抗的状态,这就是文化冲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根植于华夏大地,经过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它要求人谦虚、谨慎,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集体主义。而西方文明则根源于蓝色的海洋文明,在不断对外扩张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西方文明。它强调自由与平等,重视个人主义。在中西两种文明的相互接触与交流中,不同的文化意识必然会引起冲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意识。因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必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甚至会有人认为某个问题触及到了他们的底线,不能在公共场合谈论。面对拥有不同文化意识的留学生,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传授中华文化,怎样才能使每一个留学生得到尊重,需要引起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的足够重视,并尽力妥善解决。

二、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

(一)时间观念的冲突

西方人很重视时间观念,严格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与个人时间区分开来,并严格执行计划好的事情。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在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教育下,常常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利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西时间观念的冲突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布置作业和补课。

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在课余时间写作业和补课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西方人则不同,他们认为课堂以外的时间是自由的,是由自己支配的。在老师布置作业或者是要求补课的时候,会认为“不可思议”,他们认为即便是老师也不可以占用他们的个人时间,学习就应当在课堂上完成,课余的时间则是用于休息、娱乐和实践的,不应该总是一个劲儿地学习。

(二)风俗习惯的冲突

中西方文化观念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可能会产生风俗习惯方面的冲突。例如,在汉语初级课堂上,老师生日那天,一个外国学生送他一个很漂亮的“钟”作为礼物,希望老师有一个好的时间帮手,时时刻刻都开心。尽管这位老教师从事对外汉语工作多年,知道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在,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让他在心理上仍然对这件礼物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在汉语中,“钟”和“终”同音,“送钟”等于“送终”。由于该留学生初学汉语,不懂得其中的内涵,本来是一番好心送礼反而惹得老师不高兴。

在“尊老”问题上也常常会有冲突发生。在中国,称呼年长的同志为“老先生”“老同志”等,在路上搀扶老人以及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老人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而在西方国家,直接说某人“old(老)”则是很不礼貌的,同时他们也很忌讳谈及自己的年龄。在路上,西方老人不希望被别人搀扶,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老人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们不希望被别人认为是“老人”。

(三)宗教信仰的冲突

在西方国家,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虔诚地相信“神”和“上帝”。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大多是“无神论”者。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尽量避免有关宗教问题的讨论和争议。

(四)思维方式的冲突

中国人较为含蓄,有问题常常以“迂回曲折”的方式提出,而西方人则喜欢“开门见山”。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别人交往时,常常“抬高别人,贬低自己”,认为这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个性开放,喜欢张扬。例如,当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时,西方学生喜欢用“Thank you”回答,欣然接受老师的表扬。他们对于中国学生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后还会更加努力”来否定老师的表扬,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认为中国人不诚实。他们觉得努力就应该得到回报,得到别人的赞扬,而接受别人的赞扬是对他人的尊重。

(五)隐私观念的冲突

西方人认为,有关个人的年龄、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等属于个人隐私,不希望他人知道。而中国人有时认为询问别人的年龄、收入情况、家庭状况等,是关心他人的表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常有师生互动的环节,有时候教师为了关心学生,会不经意地询问留学生的个人情况,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认为教师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六)颜色观念的冲突

在中国,红色是“喜庆”的象征。人们在节日的时候喜欢用“红色”烘托欢乐气氛;在赠送贺卡、礼物的时候喜欢送用红色的包装袋。而“red(红色)”在西方文化里则是“血的颜色”,是“血腥和暴力”的象征。因此,西方人对“红色”在某种程度上是排斥的。西方人喜欢“white(白色)”,认为白色表示“纯洁和圣洁”,而汉语中的白色有时候却表示“丧事”和“贫穷”等。同样,其他颜色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的含义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在与留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过节互相赠送礼物,或是在重要日子选择衣服的颜色都是需要考虑的。

(七)师生关系的冲突

在中国,“教师”的地位是崇高的,要求全社会“尊师重教”。西方国家则提倡“平等与自由”“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西方人认为教师与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而不仅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并进行争辩,甚至可以直接指出教师的错误,并阐述自己正确的观点。这在中国教育中,则被认为是“不尊师”的表现。

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求学生“照样学”,这对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是可行的。而在中高级阶段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被动接受自己的观点,留学生对此会感到难以忍受。他们希望教师做一个“引导者”,希望与教师交流自己的观点,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三、中西文化冲突的解决策略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中西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养。

(一)具备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爱德华,1985)。“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邢福义,2000)。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语言学知识以外,还需要熟谙中华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具备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

作为一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仅仅具备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做到“知己知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西方留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要教会他们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理解一些问题,减少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传授中华文化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应该避免讨论。

(四)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

学习汉语,学习中华文化,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强行灌输”。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学习汉语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开阔眼界。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和立场,在传授中华文化的同时,要客观看待中西文化冲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中西文化的冲突时有发生。这不仅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效地化解中西文化冲突,更好地传授中华文化,还要引导每一名留学生具有文化宽容精神,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和汉语是紧密相关的”,进而提高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中西文化冲突,保证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潘文国主编.汉英语言对比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张昀 安徽安庆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246133)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解决策略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