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
“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从教具的发展历史看,教具起源于自制教具,“自制教具”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具发展的始终。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比一般教具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而更具使用价值。省级课题“小学数学自制教具的研究和探讨”正是基于此申报立项的。课题组要求只要是能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我们就应该制作教具。经常这样的动手能够让老师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和数学的眼光面对周围的事物,创造出各式各样、新奇独特的教具,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就地取材,改造利用
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分别选用牙签、吸管、石子、树叶、种子、游戏棒、积木、包装盒、饮料罐等材料作为计数、计量和计算的教具。利用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说明数学问题,学生感到亲切,而且看到周围环境中到处是数学问题,很容易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低年级老师制作的加减法计算卡片本,利用废旧的台历,巧妙加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兴趣。又如,三年级老师制作的可能性演示钟表仪,利用废旧硬纸板、圆规、直尺、螺丝等材料制成,简单、易操作,形象直观,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对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
2.改进已有教具
以前学校购买的由教学仪器装备公司统一生产的正规教具,在中规中矩的同时少了一些灵气,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易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课题组老师在使用正规教具时都要分析教具的可行性,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达到令人惊艳的效果。
如学习“量角”时,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往往会出现把锐角的度数量成了对应的钝角的度数,而把钝角量成了对应的锐角的度数的错误,而且屡教屡错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演示的量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针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容易犯的错误,老师对传统的量角器进行了改造:(1)把左边0刻度线和外圈刻读数分别涂成红颜色;(2)把右边0刻度线和内圈刻读数分别涂成黄颜色。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①先把量角器的圆心点对准角的顶点。②把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③如果重合的黄色零刻度线,就看黄线所指的黄色刻度数;如果重合的是红色零刻度线,就看红线所指的红色刻度数。这样,通过量几个角的度数的演示,学生很快领悟了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关键是学生在量角时不会再出现刚好选反零刻度线的问题。这个改造突出、强化了量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突破了难点。
3.创新制作教具
新课程的实验设计与自制教具的研发,不仅是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这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教学做合一”的实际体现,研究、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是教学中的人、物、环境高度统一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研发、创制教学装备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制作和活动,它已经上升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如制作“加减式教具”,在一些已经制作或使用过的教具上加上或减去一些部件,可以使它成为一个新的教具;在做好的四边形中加入一根对角线木条,使之固定,可以方便地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拿去木条很容易理解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它们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常常要使用圆规、量角器、直尺等教具,但是使用时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演示圆规的定点一脚有的是铁钉做的,有的是橡胶做的,在黑板上常滑动,量角器是木板做的,零刻度线常常藏在木板里面,等等。有的老师就查找资料开动脑筋,制作了防滑教学尺规,这种尺规一端是一个吸盘,圆心比较容易固定,在黑板上不跑针、不滑动,在尺上的凹槽中装一个可以滑动的粉笔装置,长度可以调节,画圆时更方便,特别是画同心圆,圆的半径可调整,还可以准确画出任意角度、任意半径的扇形,任意角度的角。
在学习和设计自制教具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具制作不实用,为制作而制作,有些教具演示不清晰,等等,经过讨论学习,我们总结了以下原则。
(1)教学性原则:自制教具要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内容,体现启发式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探究学习。
(2)直观性原则:教具形体尽可能大一些,重点观察部位要能看得清楚,演示和操作的现象明显,层次分明。
(3)简易性原则:自制教具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单,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操作简单,保管方便。
(4)实用性原则:自制教具要有针对性,“做以致用”,不要追求形式,为自制而自制。
(5)在制作教具时,课题组对老师提出了以下要求:
①明确制作目的和要领。尽可能地具体回答为什么要自制,做什么样子的,达到什么目的。弄清楚必要的结构和工艺方法,了解现有制作条件。
②用简易材料(如纸板、包装材料、乙烯板、玻璃片、三合板、铁板等)做成“毛样”。看一看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如能在实际中试用几次就更好。
③制作成品,做好之后,及时投入使用,根据使用效果不断完善。
④保留收藏自制教具,复杂教具可写说明书,写清使用和维修管理方法。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要“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实际,慧眼巧手,画龙点睛,敢于创新制作使用教具,或对已有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就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达到令人惊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