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推搬按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0例

2013-04-18 07:56:26江振家
福建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肌性斜颈胸锁

江振家

(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浙江 金华 321017)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ti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3%~1.9%[1]。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可使大部分患儿治愈,使其既可免于手术治疗,又可预防继发性病变,如头、面、颈椎畸形的出现。笔者于近年来收治小儿肌性斜颈患儿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小儿肌性斜颈患儿30例,为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20 d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1个月3例,1~3个月10例,3~6个月12例,7个月~1岁5例;头向右侧倾斜17例,头向左侧倾斜13例;患侧面颊变小1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2],① 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椭圆形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② 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③ 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

2 治疗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 揉推法:患儿仰卧位,颈部垫薄枕,医者坐于患儿头部前方,患儿家长站在患儿一侧,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肩。医者将患儿头转向健侧,患侧颈部充分暴露,以滑石粉作为介质,用食、中、无名指三指揉推患侧胸锁乳突肌,从起点到止点,重点在块状物或条索状物处,往返揉推约5 min,以舒筋通络。再在健侧揉推3~5遍。伴斜方肌紧张的患儿,当揉推至胸锁乳突肌上段时并用中指按揉风池穴,以松解患侧斜方肌。② 捏拿弹拨法:用拇、食指指腹相对用力,捏拿、弹拨患侧胸锁乳突肌3~5遍,以松解粘连。③ 侧向搬按法[3]:患儿侧卧,医者以一手拇指顶住患儿一侧横突,另一手手掌托住患儿对侧面颊,向上搬按5~7遍,拇指定点从C6~C1横突逐渐上移,幅度由小渐大,以纠正颈椎侧弯,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④左右旋颈法:体位同上,家长固定患儿双肩,在上法基础上,医者托住患儿头部向一侧肩部旋转,保持数秒,再向对侧施术,重复各10次。⑤按揉肩井、拿肩井。如伴有颜面部不对称及胸椎侧弯,配合背部膀胱经穴位按揉、按压、捏脊3~5遍。

以上方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约15~20 min,10 d为1个疗程。并嘱家长常逗患儿向患侧转头,入睡时向健侧卧位,将颈部垫高,使患侧肌肉尽量伸展,以利于肿块的消散和姿势、功能的矫正。以20 d为治疗期限,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3 疗效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拟定,痊愈:胸锁乳突肌硬结消失,头颈部无歪斜,颈部活动不受限,面部对称;好转:胸锁乳突肌硬结明显缩小,头颈部歪斜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头颈轻度倾斜,活动轻度受限,面部基本对称;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30例中痊愈11例(占36.7%),好转19例(占63.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4 讨 论

本病主要因禀赋不足,气血阻滞,脉胳不通,经筋结聚所致,其病变部位在局部经筋,属中医的“筋结、筋肿、筋挛、歪脖”等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起初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被结缔组织所代替。但胸锁乳突肌变性的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其中有多种学说[5]解释发病机制:宫内学说认为是胎儿头部在宫内受异常压迫所致,遗传学说认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具有遗传倾向,产伤学说认为是患儿在分娩时由于产伤出血使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另有学者认为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在母体内已形成,是先天性因素造成。还有作者提出胚胎发育紊乱在宫内导致胸锁乳突肌间质细胞增生、残留,由分娩过程及分娩后某种刺激致其增生分化。

本病治疗以舒筋活血,软坚散结消肿为原则。对患侧胸锁乳突肌和肿块的揉推手法治疗可促进病变

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分离粘连,提高肌肉弹性,促进包块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弹拨胸锁乳突肌起止点以放松局部肌肉,提高肌束的弹性;左右旋颈法适度牵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以达到松解挛缩筋结的目的;侧向搬按法原本是龙氏手法中用于成人颈椎病纠正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的正骨手法,笔者用此手法自下而上逐一定点患儿颈椎的横突来缓慢牵伸患侧胸锁乳突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手法属生理运动复位法,手法轻巧,力度容易掌握,达松解粘连、纠正颈椎侧弯之功效,防止畸形继续发展。拿肩井起到通调周身气血、振奋脾气的作用。操作过程中应辨别患儿大小、强弱、病情的轻重,时时顾及稚阴稚阳未充之形体,手法力度适中,柔和深透,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切忌手法粗暴引起患儿不适。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本组就诊的患儿都在1岁之内,早期手法治疗不但疗程短,而且对于因斜颈而产生的斜视、两腮不对称以及后头不正,都有明显改善作用,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因本组病例有限,故尚未设立对照组,今后将进一步收集样本量以对照研究,提高科学性与可重复性。1岁以上患儿尚不能恢复者,应尽早选择手术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1]CHENG J C,METREWELI C,CHEN T M,et al.Correlation of ultrasonographic imaging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with clinical assessment in infants[J].Ultrasound Med Biol,2000,26(8):1237.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71.

[3]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1987:99.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4-405.

[5]王帅印.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与病理变化的研究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10(5):383-384.

猜你喜欢
肌性斜颈胸锁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老友(2019年6期)2019-07-04 17:58:10
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
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发展
保健文汇(2017年7期)2017-02-02 13:06:38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