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山,王雄华,陈 彬,沈 潜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315000)
近年来,我科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老年癌性发热4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明确诊断为癌性发热的住院和门诊患者9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中肝癌12例,肺癌19例,胰腺癌5例,胆囊癌4例,结肠癌5例,胃癌3例;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70.2±8.6)岁。对照组 48 例中肝癌 11 例,肺癌17例,胰腺癌7例,胆囊癌3例,结肠癌6例,胃癌2例,食管癌2例;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72.6±4.7)岁。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 年龄≥65周岁;② 诊断明确(均有病理学依据);③ 体温≥37.5℃且持续1周以上;④ 排除感染或其他疾患所引起的发热。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男 女48 48平均年龄/岁70.2±8.6 72.6±4.7 28 30 20 18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放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退热药:消炎痛栓每日半颗塞肛。治疗组采用加味小柴胡汤,处方:柴胡20 g,黄芩15 g,半夏10 g,党参10 g,大枣5枚,生甘草5 g,生山栀 15 g,蒲公英 30 g,赤芍 20 g,连翘 15 g。如39℃以上高热者加生石膏30 g(先煎);汗出淋漓者加浮小麦30 g,五味子15 g;睡眠不佳者加酸枣仁20 g;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15 g;腹胀者加麦谷芽15 g(各),莱菔子 20 g。水煎服,日服 1 剂,2 次 /d 。2 组疗程均为7 d,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1],治愈:服药7 d以内体温降至正常;显效:服药7 d以内,体温下降1.5℃,但仍未降至正常;有效:服药7 d以内,体温下降0.5~1.5℃,但仍未降至正常;无效:服药7 d以内,体温下降小于0.5℃或升高。
2.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体温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体温比较() ℃
表3 2组治疗前后体温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5,2) P<0.01。
退热度数1.27±0.592)0.74±0.25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48 48治疗前38.47±0.62 38.49±0.57治疗后37.28±0.521)37.96±0.82
癌性发热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肿瘤组织坏死、分解、毒素吸收、肿瘤细胞中多糖体分解、诱导正常白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以及与肿瘤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有关[2]。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癌性发热病程长,而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免疫力低下和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不全,或伴有不同种类的并存病。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或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不仅对病情无益,反可引起二重感染、肝肾损害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加重病情。中医认为癌性发热为阴阳失调、毒瘤内蕴或外感六邪所致正虚邪实或正邪交争所致。癌症病人经放化疗后多正气虚弱,免疫力低下,感受外邪,易客太阳,传变少阳而出现低热、间歇发热。其中以低热最为常见,并常伴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或腹中痛、胁下痞等,此与《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类似[3]。
我们采用加味小柴胡汤进行治疗,以和解退热、疏肝理脾为治疗原则。方中柴胡和解退热,疏肝理脾;黄芩、栀子苦寒清热燥湿;连翘、蒲公英清泄气分之热;赤芍凉血和营;党参、红枣、甘草健脾益气,扶正祛邪。全方合用能清热和营,疏肝理脾。现代研究表明:小柴胡汤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抗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影响内生致热原的产生等多方面的作用[4]。本研究显示:使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老年癌性发热,退热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1]樊永平.脑热清口服液治疗颅脑手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3):78-80.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66.
[3]郑秋惠.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杂志,2010,32(10):58-59.
[4]钱妍.小柴胡汤抗感染与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7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