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洪范口义》版本源流略考*

2013-04-12 09:48于文博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四库宋史经文

于文博

(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

胡瑗,字翼之,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对宋代儒学的发展起了开创性的作用,胡瑗的《周易口义》和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更是确立了宋代儒者的基本致思方向。除了《周易口义》之外,胡瑗的《洪范口义》亦值得研究。据《宋元学案·安定学案》记载,胡瑗在太学讲经之时,“五经异论,弟子记之,目为《胡氏口义》。”[1](P28)《胡氏口义》当为涵括五经的解释性著述,至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口义》(十二卷,四库本)和《洪范口义》(二卷,四库本)。另据《安定言行录》①《安定言行录》亦称《安定先生言行录》,《临安志》和《书录解题》有所记载,至《宋史·艺文志》其书久佚不传。目前流传的版本为清代许正绶辑各类著述中可见安定言行,编为《安定言行录》,分传志、规范、议乐、弟子、著述、杂文六门,收入清代丁宝书辑《月河精舍丛钞》之中,目前可见清光绪年间刻本。[2]及《安定先生年谱》②近人胡鸣盛编,取《墓志》、《长编》、《宋史》、《宋元学案》及同时人年谱等相关资料,详加考订而成。原载1934年山东大学《文史丛刊》第一期。《儒藏·史部·儒林年谱》重新排校收入。[3]考证,胡瑗著有《周易口义》、《尚书全解》、《洪范口义》、《吉凶书仪》、《皇祐新乐图记》、《春秋要义》、《春秋口义》、《中庸义》及多种奏议。其中绝大多数已佚,只有《周易口义》(门人倪天隐记录)、《洪范口义》及《皇祐新乐图记》(与阮逸合著)尚可窥见全貌。

一、《洪范解》与《洪范口义》(一卷本)

从宋代以来的图书记录来看,《洪范口义》确有其书,且皆归于胡瑗名下。目前流传的《洪范口义》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述,在四库本编纂之前,《洪范口义》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流传过程。

历代记载与胡瑗有关、解释《洪范》的著作有《洪范解》(一卷本)、《洪范口义》(一卷本)、《永乐大典》本和四库本《洪范口义》(两卷本)。《洪范解》(一卷本)的相关记载有:

胡翼之洪范解一卷,右皇朝胡瑗翼之撰,皆其门人所录,无铨次首尾。(宋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第一上)

胡翼之洪范解一卷,晁氏曰胡瑗翼之撰,皆其门人所录,无铨次首尾。(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经籍考四)

洪范解一卷胡瑗。(明 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上)

胡瑗洪范解一卷。(明 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二经类)

洪范解一卷,晁氏曰胡瑗撰。(明 盛仪《(嘉靖)惟扬志》卷十二 经籍志)

胡氏瑗洪范口义。通考作洪范解,宋志一卷,未见,晁公武曰胡翼之洪范解皆其门人所録,无铨次首尾。(清 朱彝尊《经义考》卷九十五书)

胡瑗撰有《洪范解》之说源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晁氏判断他所见的《洪范解》(一卷)虽为胡瑗撰,但皆胡氏门人记录,“无诠次首尾”,即没有选择、编次、开头和结尾,其编排较为零散粗糙。《文献通考》继承了晁公武的说法。《世善堂藏书目录》和《国史经籍志》编纂于明代,这两部书的编者是否确实见到了一卷本的《洪范解》或只是继承晁公武的说法无从得知,《(嘉靖)惟扬志》也明确继承了晁氏之说,但明代的这几处记录并未说明此书的面貌。至朱彝尊《经义考》时《洪范解》已不可得见,只是因袭晁氏之说。朱彝尊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即晁氏所见《洪范解》就是《洪范口义》,两书实为一书。可见,胡瑗门人著录《洪范解》的记载大都因袭晁氏之说,而至朱彝尊时,此书已经不传。

《洪范口义》(一卷本)的记录主要有:

洪范口义一卷胡瑗。(宋 郑樵《通志》卷六十三艺文略第一)

胡瑗洪范口义一卷。(元 脱脱《宋史》卷二百二艺文志第一百五十五)

胡瑗洪范口义一卷。(明 柯维骐《宋史新编》卷四十七志三十三)

胡先生洪范口义一部一册。(明 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卷一)

洪范口义一卷胡瑗。(明 朱睦■《授经图》卷八)

洪范口义解一卷俱泰州胡瑗。(清 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九十艺文志)

可见,在四库本编纂完成之前,《洪范口义》通行的版本为一卷本,《通志》、《宋史》、《宋史新编》都将其归为泰州胡瑗名下,由此推断《洪范口义》成书之时,应当只有一卷。赵宏恩《江南通志》“洪范口义解一卷”的说法则语焉不详。

至于《永乐大典》本,据《四库总目提要》载,编纂《四库全书》时,《洪范口义》文字散见于《永乐大典》中,尚可排纂成书。而且“其说之存于经文各句下者,皆先后贯彻,条理整齐”。“《宋史》本作一卷。今校定字句,析为两卷。”当时《洪范口义》应收录在《永乐大典》中,四库本即是《永乐大典》本之辑本。《永乐大典》的流传十分复杂,现存仅是原书的一小部分,与胡瑗《洪范口义》相关的部分已经散失,无从知晓《永乐大典》本的原貌。[4]据《提要》所述,《永乐大典》之中收录的《洪范口义》在经文各句之下给予解释,“先后贯彻,条理整齐”,但这可能是《永乐大典》的编者将《洪范口义》各句编录于经文之下。至于《永乐大典》本编者所见《洪范口义》具体是何面貌,解释是否散入于经文各句之下,亦有待考证。对于这点,后文试图给出推断。

在胡瑗这部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四库本的编成是一个转折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

《洪范口义》·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胡瑗撰。瑗有《周易口义》,已著录。是书《文献通考》作《洪范解》,朱彝尊《经义考》注云“未见”。今其文散见《永乐大典》中,尚可排纂成书。《周易口义》出倪天隐之手,旧有明文。晁公武《读书志》谓此书亦瑗门人编录,故无铨次首尾。盖二书同名《口义》,故以例推。其为瑗所自著与否,固无显证。至其说之存于经文各句下者,皆先后贯彻,条理整齐,非杂记、语录之比,与公武所说不符。岂原书本无次第,修《永乐大典》者为散附经文之下,转排比顺序欤?抑或公武所见又别一本也?《洪范》以五事配庶征,本经文所有。伏生《大传》以下逮京房、刘向诸人,遽以阴阳灾异附合其文,刘知几排之详矣。宋儒又流为象数之学,惟图书同异之是辩,《经》义愈不能明。瑗生于北宋盛时,学问最为笃实,故其说惟发明天人合一之旨,不务新奇。如谓天锡《洪范》为锡自帝尧,不取神龟负文之瑞;谓五行次第为箕子所陈,不辨《洛书》本文之多寡;谓五福六极之应通于四海,不当指一身而言:俱驳正注疏,自抒心得。又详引《周官》之法,推演八政,以经注经,特为精确。其要皆归于建中出治、定皇极为九畴之本辞。虽平近而深得圣人立训之要,非谶纬术数者流所可同日语也。《宋史》本作一卷。今校定字句,析为二卷。

《提要》试图理清《洪范解》(一卷本)和《洪范口义》(一卷本)的关系,继承朱彝尊《经义考》,认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所载《洪范解》(一卷本)就是《洪范口义》(一卷本)。至于晁氏“无诠次首尾”的说法,四库馆臣所见《永乐大典》本并非如此,而是“先后贯彻,条理整齐”。《提要》设想了两种可能,一是《永乐大典》所录《洪范口义》是经过大典编者编排,将其散附经文之下,并排比顺序,才使《洪范口义》条理清晰。另一种可能则是晁公武所见“无诠次首尾”的《洪范解》与《洪范口义》根本不是一部书。

《洪范解》(一卷本)与《洪范口义》(一卷本)到底是一本书还是两本书,从上文所引宋以来的图书目录可以给出推断。《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记为《洪范解》一卷,《宋史》、《通志》、《宋史新编》记为《洪范口义》一卷,明清两代的记录多沿用其中的某一种说法,朱彝尊《经义考》判定两书实为一书。纵观《洪范解》(一卷)和《洪范口义》(一卷)的所有图书记录,除了赵宏恩《江南通志》“洪范口义解一卷”语焉不详的说法外,各书都只采取一种说法,也就是说,没有一部图书目录记载胡瑗同时口述或写作了《洪范解》和《洪范口义》两部书。从宋代至明代,两种说法各采用其一的图书目录流传时代有大段的重合,倘若《洪范解》和《洪范口义》是两本不同的书,极有可能同时流传,这些图书目录的编纂者没有理由只见到其中一部而见不到另外一部。从所有的图书目录都只收录其中一部的事实中可以推断,《洪范解》和《洪范口义》实为一书,即使不是胡瑗本人亲自写成,也如《周易口义》一样是由胡氏门人记录,能够较为如实地反映胡瑗思想的原貌。

如果上述情况属实,晁公武所见《洪范解》和流传的《洪范口义》(一卷本)是一本书的话,四库馆臣的假设则可能成立。晁氏所见《洪范解》“无诠次首尾”,当时该书没有经过系统的编辑、较为零散,《永乐大典》本则首尾一贯、条理清晰。可肯定从晁氏所见版本至《永乐大典》本编成,此书面貌经历了改变,但是否由《永乐大典》的编者将胡氏解释散入于经文之下,则没有明确的记载,四库馆臣只是给出推断。但是,关于《洪范解》和《洪范口义》(一卷本)的其他记载都没有特别说明此书体例形态的转变,那么《洪范口义》经由《永乐大典》编者重新编排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但《永乐大典》对《洪范口义》的编辑仅是体例上的,并未影响此书的思想价值。

除了廓清《洪范口义》一书的流传线索,四库馆臣还将《洪范口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校定字句,分为两卷,就成为今天所见四库本《洪范口义》,也是所有《洪范口义》(两卷本)的来源。

二、《洪范口义》(两卷本)的流传

由于之前流传的《洪范口义》皆已不可见,《永乐大典》本亦没有完整保存。四库本《洪范口义》就成为目前可见最早、最为完备的《洪范口义》版本。

四库本出现后,以此为底本的《洪范口义》(两卷本)开始流传,部分相关记载如下:

洪范口义二卷旧抄本。宋胡瑗撰。(清 沈德寿 《抱经楼藏书志》六十四卷)

洪范口义二巷精钞本。宋胡瑗撰。(清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一)

洪范口义二卷宋胡瑗撰。抄本。(清 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一经部)

洪范口义二卷。(清 邵晋涵《南江诗文钞》文钞卷十二)

洪范口义两卷,存。照旷阁刻本。(清 许正绶《安定言行录》)

洪范口义二卷。墨海金壸本。(清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九经部五之下)

宋胡瑗洪范口义二卷。(民国 赵尔巽《清史稿》志一百二十七艺文一)

洪范口义两卷一册。清元和顾氏艺海楼蓝格抄本。(台湾《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

通过查考可知,以上《洪范口义》(两卷本)皆以四库本为底本。近代以来,除了《四库全书》本被影印流传之外,亦有清代张海鹏集刊的《墨海金壶》中收录的《洪范口义》,其中张氏已说明所收录《洪范口义》以《四库全书》本为原本,并将《洪范口义提要》一并收入;上世纪3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编纂《丛书集成初编》第3 573册收录《洪范口义》就是根据《墨海金壶》本影印而成。可见,近代以来单独出版的《洪范口义》也都以四库本为底本。

由上可知,《洪范口义》版本流传可以四库本的出现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四库本出现之前,此书或名《洪范解》(一卷)或名《洪范口义》(一卷)流传于世,并被各类图书目录所收,明代被收录《永乐大典》之中。该书最初“无诠次首尾”,极有可能是《永乐大典》编者重新编排,将解释散附于经文之下。清代四库馆臣又将《永乐大典》中《洪范口义》相关部分辑出,编为两卷,形成四库本也就是《洪范口义》(两卷本),随后这个版本的《洪范口义》广为流传,直至今日。

[1]清·许正绶.安定言行录[C]//月河精舍丛钞,清光绪四年刻本.

[2]胡鸣盛.安定先生年谱[J].文史丛刊,1934(1).

[3]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安定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栾贵明.《永乐大典》索引[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陈义报]

猜你喜欢
四库宋史经文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经文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圣经》经文中国化
“情—理—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四库学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