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娟
随着普通中小学课改的有效推进,特殊教育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努力寻找提高培智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我校的老师们正在尝试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采用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形式,来改变培智数学课堂,提高实效。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经验。
现以潘铭老师的一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为例,谈一些我们的做法,以请同行指正。
因为培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也很大。为了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培智数学必须分层活动,分层教学。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课堂导入是复习铺垫,教师安排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复习。教者早已对班级学生的学情了然于胸,把学生分成ABC三类,对铺垫题设置了不同的活动目标,为全班学生搭建了不同的发展平台。首先教师请一位A类同学板演,同时,让B类同学整理铅笔,要求将铅笔满十根捆一捆;让C类同学数一数另一沓铅笔有多少根。教师设计了各种平台,一方面检验每个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新内容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是否掌握,另一方面是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教学。在他们看来,这节数学活动课是有趣的,老师准备的活动他们都是可以参与并且完成的。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信心,更为接下来的学习创设了有利条件。
英文中有句名言:只是告诉,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也是智障学生建构知识的规律。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遵循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出示例题“46+25”,这题与复习铺垫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题需要进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呢?教师采用了让学生利用学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教师重点指导了B类学生,先请一位B组同学板演,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学生写好46+25的竖式,利用小棒计算:在46的旁边贴上4捆小棒(贴图)和6根小棒,在25的旁边贴身2捆小棒(贴图)和5跟小棒。学生数了数,个位相加,即6根小棒加5根小棒,有11根小棒,该怎么办呢?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也想到了应该把11根小棒中的10根捆成一捆,即满10要向前一位进1,并在个位写1,算十位时要4捆加2捆,再加上进过来的1捆,共是7捆,故十位上要写7;A类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学具计算了“46+25”;C组同学也在积极参与——数小棒的捆数和根数,并用计算器进行了计算,也验证了A类、B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接下来,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感受解决进位加法的方法,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这样突破难点,学生也恍然大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
智障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因此在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增加活动的频度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手段。在练习巩固时,也要让孩子多玩(活动),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本节课的练习中,教师首先设计一个“夺红旗”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夺红旗”的游戏。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两组同学比赛,哪个组先算完,就夺得红旗;接着还设计了一个我能当裁判的游戏,让学生纠正牛伯伯的粗心。在游戏中,积极性高,学生的参与率高,每个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计算。教师注重学生基本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新旧方法的联系,由扶到放,授之以渔;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巩固新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活动课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