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波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学校可根据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设置和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着眼于智障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根据培智数学教育现状,我校培智数学组提出了“培智学校数学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课题。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培智数学活动课的探讨活动。经过实践、探索、反思、再实践的研究过程,形成了一定的策略。
培智数学活动课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因而教学目标具有开放性。教师首先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前提,充分挖掘生活中活的因素,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根据“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原则,设置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从而发展实践能力与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以及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应有的发展,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开放,为课堂提供活的导向。
例如:由于智障学生大都是按年龄分班的,他们的智力水平有高有低,笔者在上培八班的活动课《乘法口诀大比拼》时,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我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要求中度智障学生,会背诵1-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重度智障学生,会把1-9的乘法口诀表补充完整,会对照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活动过程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把12名智障学生分成快乐组、向上组,比赛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小试牛刀——我会背,第二环节初露锋芒——我会算,第三环节大显身手——我会想。最后通过评比发奖品结束本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教师个别指导,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学。真正实现了让目标走向全体。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智障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迟滞,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形象化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活动课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随着学生的生活变化而变化,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年龄实际,它多以适应智障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大众化、生活化方式呈现,将富有童趣的生活信息编进培智数学校本教材。
例如:我校一位老师在上《认识6以内的数》这一内容,以《小猪过生日》这一主题活动进行设计,首先展示的是一幅小动物们向小猪祝贺生日的场景,接着让学生将它们排队分类,让学生从中感悟到“xx动物最多,xx动物最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在此基础上,教材又呈现的是各色花朵和各种水果,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分类统计,让他们在活动中构建应有的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猪生日为主线(明线:小猪生日→小动物们祝贺→小动物送礼物→小猪用水果招待;暗线:多次进行数数),充分挖掘教材中“活”的素材,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用,用中悟”,感受到数学不仅是“看得见、摸的着、有情趣”的,而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真正达到教学内容的开放,为课堂融入“活”的源泉。
培智数学课堂不能是封闭的教育场所,数学活动课要不受时空的限制,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的教学活动体系,使学生走出课堂、跨越校门、走向现实生活,让学生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的有效对接,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高年级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旅游中的数学》,教师事先在课堂上讲完旅游中遇到的数学知识,然后带领大家走出校园,展开活动。首先清点人数,参加对象是培八班学生共12人,参加教师3人,活动过程中让他们“手拉手,做好朋友”,一位中度智障学生拉着一位重度智障学生的手。其次,带领学生去超市买食品。这一环节分两个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分到50元,每个小组配一个计算器,小组事先商量好买什么比较合适,还要学会合理用钱,让学生学会计算总价,并体验付钱的过程。第三步,乘车。为学生列出集中乘车方案:乘公交车、乘出租车、包车,让学生选择怎样乘车又经济又方便,最后决定乘坐B11公交车到常州野生动物园,只要每人投币1元。第四步,到了动物园买门票,2人一组去购买门票,先计算好总价,然后去买。最后三位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动物园尽情地游玩。
数学活动课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而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则应积极参与,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智障学生思维呆板,学习持续性较短,理解力和领悟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可打破师生单一交往的局面。首先要改变课堂中的物理环境,创设有利于智障学生多向交流,合作学习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变换师生位置编排,改善师生关系,变秧田式为马蹄型,蜂窝式等;其次组建学习活动小组改变传统的封闭性的教学模式,一般组建学习活动小组时应考虑同组互质,实现优劣互补,教师应有选择的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去,尤其是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小组应给予指导,给他们信心和更多的帮助;最后在室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他们一起探索、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使智障学生的学习空间成为师生交往、沟通、共同探讨知识的最佳场所,最终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数学活动教学中,让学生把桌子围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活动,测量身边的物体,例如:黑板的长和宽,学生围成的座位的长和宽,小组同学互相测量伙伴的身高,腰围,头围,并填写表格。再如我校一位老师开展《模拟购物》数学活动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生活教室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两位辅教老师走进学生,扮演学生的家长,陪同和帮助学生一起购物,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体验购物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活动内容,采用开放的方式,能为课堂增添不少色彩。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强调课程评价中应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也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在课堂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如有一位老师在“有趣的超市购物”活动课中,当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法计算活动时,不仅及时表扬计算正确的学生,还对虽然计算有错误,但计算方法很有价值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在购物活动后,不但表扬了能自主购物并正确计算物品价格的同学,还对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但通过同学帮助也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也激励智障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培智数学课堂注入了“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