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教育的改革趋势是素质教育,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才,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智能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加强德育教育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引导,德育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作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为突出,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心理特征更加表现明显,如精力旺盛、好运动、善于表现自己等等,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的运用德育丰富的寓意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下面根据我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德育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深挖教学内容的德育教育的内涵
良好的德育教育是通过学习教育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生活的熏陶,经过个人自觉锻炼与修养逐渐形成的。结合体育课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应有效的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在进行各项体育项目教学时,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耐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的各自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为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技巧、单双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体育老师要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少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的含义。
四、教师应控制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中,规范性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体育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如果课堂常规、竞赛规则,规程等不严密,不规范就很难使课程,竞赛进行顺利。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并且严格地执行,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训练中得到教育。
五、发挥学生的自我表现力
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广泛,在生活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的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噪、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六、引导学生热爱集体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对形、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 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违反集体主义利益,破坏集体主义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的思想精神。
七、引导学生爱护公物
热爱劳动关心器材收拾。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让学生搬运器材(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不能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器材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门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群 ,王朝平主编 。《体育与健康》教学用书 。 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6月第1版
[2]杨兆军。 《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北京:《体育教学》编辑部2000增刊,2000年11月
[3]刘建国,李艳群主编。《体育与健康》教学用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
[4]高始玲。《体育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7年10月
作者简介:张国梁,男,1976年10月5日,中学一级教师,保定市易县实验初级中学体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