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们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在活跃市场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同时我们看到许多中小企业的寿命并不长,其原因有很多,其中内部控制不健全或缺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在我国,最早规定内部控制的是198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产(试行)》。尽管国家有许多关于内部控制的法规、规范,但由于企业产权不明晰或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企业没有原动力;由于人员素质低,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大环境,再加上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职工中管理人员少等因素,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还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发展之中,其管理层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扩张问题,重生产、轻管理,重开发,轻内部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反而会认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此外,中小企业规模往往比较小,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还不足以引起管理层的注意。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有关资料显示,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作为整体框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我国中小企业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认为企业的内控制度就是企业的财务制度。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设置不符合会计规范,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不明确,清查程序不规范,既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又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中小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因此,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一般也仅停留在各个管理流程、各个业务流程的控制上,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控制,不能做到各个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相互监督制约。
(三)风险意识差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然而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没有经营风险的概念,更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因此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会计的日常控制依赖于会计的日常监督,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审计的范围狭窄,大部分的内审机构把重点放在对财务收支的监督上,不重视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评价和完善。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对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往往有很高的监督成本,致使内部控制失去了有效执行的外在压力。
(五)缺乏管理人才
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源于期的私人小作坊业主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内部控制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形成了这种治理层认识上的偏差。而在管理层和员工层面,中小企业更多地依赖基于血缘和亲缘的“自己人”,限制了优秀的管理人才进入企业,使得企业很难从外部引入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理念和体制。即使在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受内部员工固有的血缘和亲缘关系牵制影响,其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造就良好的内控环境
强化中小企业领导者的内控意识及控制职能,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设置内部控制结构,造就良好的内控环境。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插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小企业由于股权的相对集中(大多为非上市公司),外部因素对其制约能力较弱。因此,应加强企业控制环境的建设,建立健全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切实发挥以董事会为主体和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二)在中小企业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有助于企业发展。
1、着重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不相容职务指集中于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几项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指对不相容职务分别由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办理。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
2、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维护体系。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作为企业营运的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特别要注意对库存现金的控制: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现金、严防白条抵库等。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正义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三)强化风险意识,增强企业竞争力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投资的风险,但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中小企业产品单一,资金不雄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自企业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更有必要强化风险意识,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在未来企业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四)加强对内部控制过程的监督。加强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督,建立内部审计、外部独立审计和政府审计三者紧密结合的有效的监督模式。加强有效监督机制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组织在执业中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的符合性测试而产生的工作结果,了解自己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借此机会获得改进内部控制的机会,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内部审计监督。
(五)加强人员的配合
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是由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共同完成的。一方面,在人员的选择上,要摆脱原来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的任人唯亲的选人用人方式。对于企业内部缺少的关键岗位人才,要依靠外聘手段挑选高端人才为己所用,充分发挥其才智,这对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提高和发展战略的实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识,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随着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理论、经验的不断提升,对于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逐步通过一些其他的新型控制手段来更好地“合理”保证实现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义和.企业内部控制设计问题之研究. 暨南大学,2005,4
[2]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秀云,王继.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消费导刊,2007,5
[4]孙石煌,胡秀梅.中小民营企业会计规范化浅议.科技创业,2007,1
[5]郑晨.浅议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J].商业会计.2011,10
[6]彭展.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9,12
[7]王光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管理荟萃,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