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羽,黄培明,彭向东,王少怀,余 飞,李晓敏
福州大学 紫金矿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紫金模式”教学改革的实施与经验
刘 羽,黄培明,彭向东,王少怀,余 飞,李晓敏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 要:福州大学通过创建紫金矿业学院,提出并实施了“紫金模式”,即“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由企业参与办学过程、由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模式,打造校企深度合作教育联盟。主要经验是:校企双方联合成立理事会;共同制订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创新毕业实践环节。“紫金模式”的实施为培养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紫金模式;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世界500强的大型国有控股黄金矿业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高级矿业人才有着非常急切的需求。而福州大学提出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的重要构想中,也把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和较高实践能力的本科人才作为其人才培养特色。基于共同的战略目标,双方很快达成共识,于2007年6月联合成立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同年9月开始招收首批学生,目前共有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3个专业。2010年6月福州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紫金矿业学院的3个专业全部进入试点范围,并实行特有的“紫金模式”,即“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由企业参与办学过程、由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全新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这一办学模式在国内率先打造了校企深度合作教育联盟,在人才培养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1]。
1.校企双方成立理事会,共建校企合作平台
福州大学和紫金矿业集团合作双方联合成立学院理事会,理事会由福州大学和紫金集团的有关人员共7人组成。根据理事会章程,每年定期召开两次理事会,对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产学研互动、办学经费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审议、咨询指导和监督协调。从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校企双方共召开了12次理事会,涉及内容包括制定学院的建设发展规划,通过院长、副院长推荐人选,审议每学期的院长工作报告,确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招生规模、科研服务方向,研究上杭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运行等相关问题。会议结果以理事会纪要的形式,由学院以及福州大学和紫金矿业集团相关部门予以执行或实施。每次理事会的召开都能及时解决改革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大推动了学院的建设步伐。
2.企业参与制订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紫金矿业集团根据国际、国内矿业发展的趋势和集团自身新一轮创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的调整,强调紫金矿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要适应企业的“国际化、大型化和资本证券化”的战略需求,以期突破目前国内矿业企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的瓶颈。根据这一要求,学校与紫金矿业集团多次共同对紫金矿业学院三个地矿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详细讨论与制定,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培养方案确定三个地矿类专业在第六学期整个学期均安排在上杭教学基地组织教学,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第七学期也安排在基地进行教学;培养方案中增设地矿类专业英语系列课程,通过公共英语综合能力强化训练、地质基础英语强化训练、矿业英语强化训练和地矿类专业英语口语训练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训练。此外,紫金矿业集团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如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地矿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讨论和相应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在地矿类三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均明确安排由集团“双师型”教师完成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讲授或指导。目前,这些由集团参与制订的培养方案已成功运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3.校企双方联合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早在2007年3月,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就已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决定依托企业建立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上杭实践教学基地[2]。该教学基地位于上杭县城区,紧邻紫金矿业集团总部,占地面积51831m2,由福州大学进行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由紫金矿业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2007年4月开始规划设计,11月奠基建设,2010年2月23日正式启用。现拥有综合楼、教学实验楼、博物馆、图书馆、教师学生公寓、食堂、运动休闲场所等楼群,建筑面积达38373m2。基地的各种基础设施完备,综合楼内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验室、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以及为教师和研究生培养预留的研究室、多媒体教室、教学机房及网络机房等。博物馆集教学、科研、科普教育,矿石、矿物标本收藏、展览,旅游参观为一体。图书馆除了收集各类综合性文献书籍外,还通过VPN系统与福州大学本部图书馆实现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教师学生公寓楼可容纳1000名师生入住,集团还为学院教职工预留了公寓。运动及娱乐设施有舞厅、电视室、羽毛球场、篮球场等等。
由于该基地与一般意义的高等学校教学实践基地不同,它拥有独立的校区和自有的教学、实践、生活、体育活动实施,融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为一体,基地的建设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12年6月,该教学基地经教育部等23家部门批准成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4.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
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建成后,学院和紫金矿业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设立运行管理委员会,内设综合办公室,以完成全面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基地的教学管理、学生教育管理、资产管理、安全保卫工作以及日常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工作。基地的财务及资产管理由集团总部管理,学校除派出教师外,也专门安排了基地管理人员,负责对学生教育、教学实施、实验运行进行管理。
双方还制定和实施《上杭教学基地教学规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及各实验室相关使用守则等,对实践教学基地运行和管理方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上杭教学基地作为一种全新模式下建设和运营的实习基地,获得了预期的建设效果。
5.校企双方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紫金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福州大学和紫金学院高度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学院借助紫金矿业集团的支持,广泛引进国内地矿类院校、研究单位和企业各专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注重有工程经历的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引进;另一方面,在紫金矿业集团遴选出适合地矿类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高级专业人才,通过福州大学高等教师专业培训,包括师德、师风、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组织工作等内容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正式聘任为学院教师[3]。
学院根据“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技术专长,组织各相关教研室富有经验的教师对各位企业双师型教师初拟的课程教学大纲、讲稿、授课计划等相关教学文件进行审定,并协助他们选定教材和确定教学参考书。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学院在企业组织新教师试讲工作,帮助各位教师完成正式走上讲台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与此同时,集团下属各相关单位派出了多名教师来福州大学进行教学观摩和培训学习,以熟悉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至2012年12月,共有55人获得福州大学教师资格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其中具有副总工及教授级高工以上职称的有9人,高级工程师职称有16人,工程师有25人,助理工程师5人。
2010年2月以来,学院在上杭教学基地为学生所开设课程共计50门次,其中由双师型教师主讲的课程门数共计37门次。此外,学院聘任了19名学历达不到高校教师任职资格但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并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院聘“双师型”教师,他们主要承担学生暑期顶岗实践、野外生产实习和野外毕业实习的带队和指导任务。学院的教师亦不定期地深入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和科研项目合作,加强校企的实质性深入合作,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6.毕业实践环节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结合“紫金模式”的综合改革,我们对地矿类专业学生毕业训练也进行了重大的教学改革,具体做法:首先,学生提前与企业用人单位实行“预约式就业”,学生学费由就业单位支付,这既解除学生在毕业训练阶段谋求就业的心理压力和时间矛盾,也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其次,毕业训练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实际技术工作挂钩,由用人单位与学院指导教师合作,为毕业生选择合适的毕业训练课题,并由用人单位为毕业生补贴毕业训练环节的必要费用,如往返路费、实验测试费用和住宿等杂费; 最后,以“双师型”教师作为毕业训练的主要指导力量,由高校教师和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合理分工、联合指导。其中,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对毕业实践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价,学院则组织人员到各个实习基地或毕业训练对口企业进行中期检查。这些学生的毕业答辩环节实行“双导师”答辩方式,校企联合组成“双导师”答辩委员会,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情况分组、分地区在工作现场答辩。通过校企的共同努力,已有的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得到了外单位专家的高度赞誉。
1.“紫金模式”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实施特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紫金模式”,即“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由企业参与办学过程、由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全新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成功检验。
(2)积极探索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建立了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并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我们制定了系列管理运行办法,并得到成功运行。基地的建成和使用不仅为学院矿类专业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实习场所,也在探索校企 “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方面、在高水平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积极探索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并成功付诸实施,在“双师型”企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找准了问题、取得了经验,形成了建设、管理、评价等一系列工作方案。
(4)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形成良性互动。2008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成为福建省和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列入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2010年3个本科专业均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2009年学院取得地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资格;2010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均获批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2年,采矿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分别被列为福建省和国家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5)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充分认可[4]。2007级有71名毕业生,就业率为100%,2008级有103名毕业生,就业率为98%。2008两届毕业生共128名全部就业,就业率达到100%,其中部分学生早在大二就通过“预就业模式”落实了就业单位。就业质量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就业去向好,签约的主要为本领域的大型企业和公司,说明按照 “紫金模式”的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高,实践动手与创新创造能力强,受到了社会、企业的充分认可。
2.存在的主要困难与努力方向
首先,校企双方社会职能和工作目标的差异,使得合作过程中双方难以避免会出现矛盾。其次,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学科基础和职业技能的关系上,如何找好平衡点则是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同时,企业“双师”工作的不确定性也会给规范的教学管理带来新的挑战;而对于学校“双师”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在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更加举步维艰。最后,“紫金模式”的涉及大量办学投入和办学经费,这带来了这一教学改革成果推广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以“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由企业参与办学过程、由企业检验办学成效”为主要特征的“紫金模式”的改革表明: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企业比较充足的建设投入是保证教育改革发展成功的关键。它有助于解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问题,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羽,王少怀,黄培明.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 46-48.
[2] 黄培明,刘羽,王少怀,等.“紫金模式”下上杭教学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0,(4):42-45.
[3] 王少怀,刘羽,黄培明. “紫金模式”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意义与思路[J].中国地质教育,2009,(3):106-159.
[4] 刘羽,陈嘉佳,黄培明,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矿类学生培养质量的企业评价方案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 2012,(1):37-3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3)02-0027-04
收稿日期:2013-05-12。
作者简介:刘 羽,男,教授,主要从事矿物学、晶体化学及其应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Implementation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Zijin Mode”
LIU Yu, HUANG Pei-ming, PENG Xiang-dong, WANG Shao-huai, YU Fei, LI Xiao-min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College of ZiJin Min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Fuzhou University and Zijin mode has been proposed with the core of supporting the college construction, participa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checking the result by Zijin Mining Group, fi nally building the thorough education alliance between experience and university. Some experiences have been obtained, such as setting up a joint council by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together 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base, creating and developing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group,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of graduation practice stage. The implementation of Zijin Mode is a new education model of engineering talents and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has great sample signif i cance.
Key words:Zijin mod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pplied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