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强,吴伯明,张家骅,吴迎春
“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
徐连强,吴伯明,张家骅,吴迎春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深层涵义分析,提出“工程型”教师概念。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搭建出“工程型”师资建设平台框架,通过平台框架构建与实践,对探索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业合作
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是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深层次涵义、“双师型”教师身份的认定都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其实,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研究者认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专业化建设,或是职业化建设。[1]这其中忽略了一个重要内容。我国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2]而如果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如果没有创造能力,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校企合作本身就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因此,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师资培养,同样也能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国外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在资格认证上并无“双师型”教师这一称谓,它本身就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各国对职业教育质量要求不同,“校企合作”模式下,师资建设标准与方法也不相同。德国高职“双元制”教学,用严格的立法规范职教师资的任职资格,培养方案,严格的准入制度等;澳大利亚是职业教育市场化“产学结合”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师招聘指导原则是遵循市场化原则,高职专业教师来源全部从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中招聘等;韩国采用的科学完善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3]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关键时期,其引进教师有以下三种基本途径:一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生引进;二是从企业引进;三是同行业调动。高校毕业生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能力;企业工程师实践能力强,也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理论和实践知识水平,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而培养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每个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理论技能、经验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人才,应培养学生把握本专业领域的技能和适应未来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这不仅仅只专业理论知识的需要,更应注重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些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一方面需要通过实践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需要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创新型教师队伍担当人才培养重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工程”的解释是: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泛指某项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由此可见,工程是指较大的工作任务,工程的完成既有设计、规划、策划的内容也有实施的内容,因而把工程型人才若仅仅归结为设计、策划者,从词义的角度看是不完整的,也不符合现在中国人的习惯,如机械工程是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修理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机械工程基础理论、机械制造技术和机械工业的科学管理方法,若把机械工程师等同于机械设计师显然是不全面的。
“工程型”人才具有与现代工业生产水平相应的设计、制造、运行、施工、开发、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养;具有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与现代工程相适应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
因此,“工程型”教师首先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满足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第二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第三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第四是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适应能力;第五是具有开发设计能力;第六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工程型”教师应是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同时,具备企业工程师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等素质的教师。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分析现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目前校职业院校师资力量建设迫切要求,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型”师资建设平台的构建思路,通过实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型”师资培养有效途径。
针对“工程型”师资的特点,确定了“校企合作”模式下以开展项目为导向的横向合作;分阶段、分层次的挂职实习;产、学、研相结合,让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图为“工程型”师资力量的搭建框架。
“工程型”师资力量的搭建的主要内容为:(1)以“课题合作”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通过课题合作,高校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企业提技术支持,校企双方通过资源优势互相补,双边互动学习,为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型”师资团队奠下定基础。(2)以研发创新作为“校企合作”的目标。高校教师通过参与产品研发,为企业创收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服务能力,通过参与研发创新,推动“工程型”师资团队的建设。(3)以教育培训服务作为“工程型”师资建设的窗口。高校通过为企业员工实施课程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理论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为教师做技术讲座,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动交流,促进教师明确更新自身知识的方向和目标。(4)以教师挂职锻炼作为“工程型”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通过一线顶岗锻炼,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从普通教师向“工程型”教师角色转换,在提高自身科技服务能力同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工程型”师资力量的搭建框架图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地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一批为国家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人才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近两年“工程型”师资平台建设,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取得以下实践成果:(1)建立教师工作站。在学校实训基地(生产车间)设立教师工作站,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参与完成校企合作项目,积累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科技服务水平;(2)建立“拜师学艺”长效机制。教师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带队实习或者下厂锻炼,虚心向生产或者工作一线师傅请教,直到自己能独自操作完成生产性任务即满师为止,提高自身动手能力;(3)成立产品检测和研发中心。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公关,锻炼教师研发能力;(4)学校与企业政策鼓励团队由应用性技术向科研创新发展,促进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教师整体科研服务水平;(5)设立依托学校、地方、企业的人才资源库,为“工程型”师资培养提供长效保证障机制。通过引资入校、引技入企,创新科技,实现校企联合,为“工程型”教师提供可施展的场所,推进“工程型”师资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型”师资平台建设、探索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确保高职院校教师总体质量的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具有理实型、创新型、“工程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实践,期望能够促进高职教育师资水平的提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1]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30-32.
[2]蒋洁.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161-162.
[3]孔凡成.国外校企合作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6(9):54-55.
2010年江苏省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ZCG28)
徐连强,男,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G710
A
1674-7747(2012)11-0062-02
[责任编辑 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