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研究

2012-10-28 02:41勇,史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师范大学体育教师

隋 勇,史 兵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我国部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研究

隋 勇,史 兵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法、比较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6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涉及目标时代性、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包括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训练能力、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学校体育管理能力、学校健康教育能力、学校体育教学研究能力、体育课程开发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等)、专门体育教师人才、复合型体育人才等方面的要求。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内容设置上是以培养优秀合格的体育教师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有各自的侧重点,培养具有不同特色的体育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研究

0 前 言

国家教育目的是国家在一个较长时间范围内对教育活动的概括性设计和期望,而国家培养目标则是教育目的在一定时间内的具体化和标准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教育培养标准和要求,它是国家依据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规格标准,国家培养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特点。作为培养人的具体实施单位,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和专业方向,在国家培养目标指导下,根据学校和本单位的等级、定位等提出了受教育者的特定规格与要求,即形成了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指南,它贯穿于专业的培养方案,反映办学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系统认识,反映了办学单位的办学层次和特色。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组织起有效的教育活动。因此,确定培养目标往往是一个专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体现培养单位特色的重要标志。

探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改革必须首先明确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才可能进一步确定和优化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历经多次变革。不同的培养单位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既有统一要求、又有不同特色的培养目标。我国就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已有相关研究,但对于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研究尚有欠缺。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都建有体育教育专业,这些学校是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水平较高的院校。其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高水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6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各校的育人特色,并为其他学校该专业制定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教育部直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比较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

1.2.1 文献法。查阅有关期刊,以及相关著作。了解了当前对这个问题研究的进展,对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梳理出与本研究相关的知识。

1.2.2 比较法。对收集的2003年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和6所部属免费属师范大学的体育与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1.2.3 调查访谈法。通过各种途径,对6所部属免费属师范大学的体育与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经行调研,同时访谈了相关专家学者。

1.2.4 逻辑分析法。对六所部免费属师范大学的体育与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表1 6所部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6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表1)进行分析,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指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人文素养要求、体育理论知识要求、体育技能知识要求、体育课程开发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训练能力、体育竞赛组织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学校体育管理能力、学校健康教育能力、专门体育人才、复合型体育人才、为教育硕士提供生源等。各学校在这些指标上各有侧重,详情如表2

表2 6所部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指标

在顺应时代性要求方面,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五所大学的培养目标都有涉及。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四所大学在培养目标中均明确提出了,但上述大学均未提出美育。在学生专业知识要求方面,除西南大学培养方案未涉及,其他五所均涉及到了;其中以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扎实的体育理论和一专多能运动技能”要求和华东师范大学提出的“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要求为代表,体现出了培养目标中两种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即“基本”与“扎实”。在人文素质方面要求方面,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两所大学未涉及,其他四所均不同程度上有所涉及。

在体育能力培养方面,以上六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所涉及学生的体育能力共有8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训练能力、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学校体育管理能力、学校健康教育能力、学校体育教学研究能力、体育课程开发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偏重培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体育课程开发能力、学校体育管理能力;其中课程开发能力仅北京师范大学提及,是其培养的特色能力。从总体培养的能力上看,北京师范大学偏重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并且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适应相对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工作的体育教育高级专门人才。华中师范大学培养学生能力涉及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训练能力、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学校体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校健康教育能力5项,并明确提出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师资,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提高优质生源。东北师范大学培养目标未涉及关于8项能力的阐述,但目标中也明确提出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西南大学偏重培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训练能力、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和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在具有基本教学能力以外,注重课外体育活动及社会体育方面的能力培养;即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人才培养方向更倾向于服务社会体育。华东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涉及培养的能力相对较多,前者6项,后者7项;两所师范大学均以从事学校体育的相关能力为培养重点,同时又发展其从事社会体育的相关能力,以培养具有为社会体育服务指导能力的体育教师(复合型体育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向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主要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而华东师范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则是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即使其培养的人才既能成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又能成为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才观念。

2.2 分析

2.2.1 培养目标的动态性。专业培养目标是依据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与未来人才要求的研判而制定的,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动态[3]。

1980年和1986年,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1991年在培养目标内涵上对培养学生科研工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1997年《课程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提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目标定位于培养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5];2003年《课程方案》(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提出了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口径更宽,更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2003以后,在新课程方案指导下,6所师范院校分别调整培养目标,不再局限于培养体育教师,部分院校提出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6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6所部属师范大学对本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再次进行调整,形成现有培养方案。

2.2.2 顺应时代性要求。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前瞻性[6]。

时代性对体育人才培养以及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是意义重大[7]。人才只有适应社会需求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不过,高等院校是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就其培养时间来看,入校的学生至少要四年以后才能走向社会。这就需要高等院校认真思考四年,乃至更长时间以后社会的需求是什么,并将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同时,高等院校不能简单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人才,高校需要思考未来社会的远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即高校培养的人才在进入社会后要能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顺应时代应在培养目标中有所体现。

2.2.3 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我国教育方针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作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要求自己[8]。新体育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把学生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健康的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综合性课程[9]。现代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属师范大学更应适应这一要求。

2.2.4 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系统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则是充要条件[11]。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专业体育教师应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12]。在培养目标中对于专业知识的不同要求反映了各院校的培养特色。如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一专多能”的运动技能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培养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继而体现出了其培养人才的特色优势。由此可见,培养目标中专业知识要求的具体化在一定程度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学校在其本专业的特色培养。

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是体育教师为适应职业活动需要而从社会教育和环境中习得的个人品质、文化修养、精神道德和价值观念等[13]。现代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新要求——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兼备,要在体育事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就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6]》等教育类文件对体育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将更加全面。因此,培养目标中也应明确提出这方面要求。

2.2.5 体育能力。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健康教育能力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课外体育训练能力、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学校体育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从事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所应具备的能力;体育课程开发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研究者应具备的能力,而社会体育指导能力是从事社会体育服务工作者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在实现体育人才培养特色上,各校课程内容的实施是主要的途径;学校课程内容制定主要是依据学校具体的培养能力要求来制定。因此,目标中培养能力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校培养特色。

2.2.6 人才培养方向。有学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师范大学”,主要是指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但就现代意义来讲,“师范大学”不仅担负着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使命,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被赋予了一种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标识,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中国的师范教育支撑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基础教育[17]。培养目标的多向性与复合性已是21世纪世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一些发达国家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都具有多向性[18],如:日本高校体育专业(含体育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再以培养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培养体育指导者为目标,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体育人才[19]。

近些年在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各地中小学已经开始合并,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量趋于减少。如:上海市黄浦、卢湾、静安中小学在校生数分别从1990年的161 562人、48 947人、51 931人下降到2007年的36 294人、16 460人、24 692人,致使学校教师人数也大幅度减少,分别从1990年的10 853人、3 564人、2 805人下降到2007年的2 919人、1 568人、1 866人[20]。我国未来各地区学生将逐渐呈递减趋势,加之近年来高等教育学校的扩招,体育教育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开始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凸显出来[21]。在这些社会大发展背景下,未来中国体育教育专业中单一的培养目标(培养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培养出的体育人才已经不再具有竞争力,相反复合型和多向性培养目标培养出来复合型体育人才在未来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随着体育学科门类的细化,其他体育专业本科生逐渐被社会的认识、接受和认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教师之外行业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如果不在其专业领域内进一步强化发展,不仅在其它行业就业不具有优势,甚至在本专业也有竞争力减弱的危险[22]。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应是培养优秀体育教师。

复合型体育教师人才是本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未来趋势。虽然沿海出现了体育教师饱和现象,但现在我国整体还处在体育教师缺乏期,尤其是西部地区[23,24].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6所免费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涉及目标时代性、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包括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训练能力、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学校体育管理能力、学校健康教育能力、学校体育教学研究能力、体育课程开发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等)、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要求。整体内容上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制定的现行培养目标内容设置上是以培养优秀合格的体育教师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有各自的侧重点,培养具有自己本校特色的体育人才。6所师范大学一致的培养目标定位层次较高,具有一定的高标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以上6所师范大学均为211工程大学,其中有2所985大学;高水平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也立足高水平。

3.2 建 议

3.2.1 走向国际化。6所院校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领头羊,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上,不仅仅要立足国内,更应立足世界体育教师教育。通过走国际化道路,与世界体育教育接轨,建设国际化高标准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教育人才。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中国,未来也要争作世界教育强国,面向国外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仅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方面的人才,更要为世界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为世界体育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3.2.2 坚持体育教师培养的高水平、高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会根据时代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有所调整,但作为我国教师摇篮的6所师范大学应时刻认清培养工作重点,始终如一地坚持培养高水平、高要求的研究型体育教师人才这一核心,保证体育教师教育质量,为同类师范类院校做好示范。

3.2.3 具有超时代性。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类大学,培养目标应打破常规,积极探索试行先进体育教育培养理念,积累经验,将自身建设成为世界未来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试验田,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乃至世界体育人才培养做好风向标。

[1] 邓宗琦.面向21世纪体育师资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丁先琼,鲁平俊,周龙惠,等.中日体育硕士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74.

[3] 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5):36-70.

[4] 黄汉升,梅雪雄,陈俊钦,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6):1-4.

[5] 黄汉升,季克异.大陆、台湾、香港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比较[J].体育学刊,2003(6):10-13.

[6] 孙诒丹,金祥林.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4(4):36-37.

[7] 刘楚佳.适应时代发展,深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导刊,2003(Z1):27-29.

[8] 王永建.教师也要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要求自己[J].江苏教育,1999(11):1.

[9] 杨烨,张晓玲.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5):87-90.

[10] 刘捷.建构与整合:论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3(4):60-64.

[11] 邢彦辉.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与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9(3):100-101.

[12] 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370-374.

[13] 唐宏贵,黄靖,周细琴,等.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结构与社会评价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2):16-19.

[14] 丁永亮.论现代社会人才观下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13-114.

[15] 教体艺[2002]13号发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16] 教育部[2001]17号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17] 百度百科名片.师范大学[EB/OL].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85883.htm.

[18] 王新平.中、日、美普通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0(3):69-72.

[19]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课题组,傅禄建,李伟涛.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特例——黄浦、卢湾、静安三区财政收入与学生人数变化情况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10):4-9.

[21] 陈俊钦,林向阳.高等教育转型与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体系的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7):74-77.

[22] 王飞,耿廷芹,陈勇芳.对我国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92.

[23] 钟全宏,罗向东.西北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46-49.

[24] 申向军.四川省农村中学体育师资与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958-960.

[25] 杨文礼.陕西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39.

Analytical Research o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Cultivating Objectives among Our Country’s Normal Colleges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UI Yong,SHI Bing

(Physical Education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Using various methods,such as documentary and historical analysis、comparative method,Interview Survey and logical analyses,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physical majors’cultivating objectives among our country’s six subordinates normal colleges.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the objectives of these colleges refer to contemporaneity,General Knowledge,demands of professional PE teachers and versatile talent,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The core of pedagogical abilities including the ability of school PE teaching,afterschool sports training and organizing ability of competitions,along as the capabilities of school management ability,school health education,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skill of school P.E.Last but not least,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social sports Coaching Skills are also essential.Physical majors’cultivating objectives of each college focus on educating excellent P.E teachers.Each college has their own emphasis as well,in order to educate different styles physical talent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cultivating objectives;analytical research

G807.4

A

1004-3624(2012)05-0052-05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

2012-04-27

隋 勇(1986-),男,山东烟台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师范大学体育教师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