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宏颖
(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杭州310058)
浙江省高校体育赛事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钱宏颖
(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杭州310058)
高校各类体育赛事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内涵,阐述高校开展各类体育赛事主体结构与矛盾,指出体育赛事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及结构优化方案。
高校;体育赛事;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除了传授现代知识和技能外,体育精神和通过体育所构筑的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意义。作为文化现象的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充满活力的高校学生体育活动带有很强的文化色彩,而高校各类体育赛事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竞赛就没有活跃的体育,它对学校的群体活动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高校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也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处理好体育竞赛与普及性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有计划地组织更多学生参加到体育竞赛中来,是促进学生运动参与,提高身体素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1.1 研究对象
浙江省第十三届省大学生运动会竞赛项目及浙江的大学校园内体育竞赛及体育社团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竞赛规程及在大学生中影响力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竞赛的规程和一些文件进行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第十三届大运会比赛场上部分大学生运动员,及浙江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及浙江财经学院校内同学随机抽取500人作问卷调查,了解各级运动竞赛对大学生校团体育文化的作用。
1.2.3 分析比较法。分析各级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的组成结构、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质性作用及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推进作用。
2.1 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体育文化是一种以人的体育行为为特征的社会现象。在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两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
一些体育理论学者将校园体育文化定义为“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高品味的内涵和深层次的底蕴,推动校园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价值、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校园精神灵魂。校园体育文化,包括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表象内容,也包括体育风尚、道德观念、体育精神和价值等深层内涵,这种无形的力量,对每个人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校内体育赛事的开展也将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2.2 高校体育赛事
国内对体育赛事的理解一般就等同于体育竞赛,指“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的“项群理论”,按照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将运动项目分成体能主导和技能主导两大类。而国外对体育赛事的认识和理解有较大差异,他们普遍认为体育赛事是一些特殊事件,广泛包括宗教典礼、传统仪式、文艺表演、宴会厅、展览会和体育运动竞赛活动等等,体育竞赛则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特殊事件。因而体育赛事成为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产生了很明显的经济效益。
但无论怎样的理解,体育竞赛还是体育赛事的核心部分。高校体育赛事包含高校学生参与的大型体育竞赛以及在高校范围内的一般的体育竞赛活动。
2.3 高校体育赛事项目设置特征及主体项目结构矛盾
2.3.1 省级及以上体育竞赛项目结构及矛盾。目前高校大学生可参与的体育竞赛项目主要有:全国大运会体育竞赛;全国大学生单项体协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及其所属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的正式体育竞赛(邀请赛、选拔赛、友谊赛等);省大学生运动会;由省体育局、教育厅及其所属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的正式体育竞赛(邀请赛、选拔赛、友谊赛等)。
省大运会是省内高校重要的大型体育赛事。如第十三届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竞赛项目包含11个大项,以体能主导类项目有田径、游泳、定向越野等,主要以时间、距离等来判定胜负;技能主导类为项目有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和健美操等,以得分或评分来决定胜负。这些项目大部分是传统项目,只有定向越野为新兴项目。其他还有如大学生排球联赛、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大学生足球联赛、大学生篮球锦标赛等各单项省级体育竞赛,或由一些高校承办的高级别赛事,如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等。
一般省级或以上组织的体育竞赛大多是传统竞技项目,由校高水平运动队或校代表队参加比赛,运动成绩的好坏代表一个高校运动竞技水平的高低,也是各高校之间进行竞争比较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比赛现场的部分运动员的访谈,以及对浙江部分高校学生所作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普通大学生对这些比赛的情况和结果不甚了解,甚至是毫不知情。据统计高达78%的调查同学不清楚本校到底有多少支体育运动代表队,53.4%的同学不知道近期本校有没有派代表队出去参加省大学生比赛,39%的同学生表示知道其中的某一支代表队参加了省大学生的体育竞赛,不知情的比例是相当高,而另有74.4%的同学表示不想关心这一类的事。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组织的比赛竞技化程度太高,普通学生的竞技能力不可能达到较高水平,而比赛的观赏性又不是特别高,因而普通大学生对省级运动竞赛普遍关心不够。相比较而言,在同学中影响最大的体育赛事就数CUBA联赛了,89%的同学表示听说过或观看过CUBA篮球联赛,这主要是由于媒体或网络的宣传报道力度较大,尤其是参赛的高校,通过CUBA联赛,不仅促进了本校篮球运动发展,同时也活跃学校体育风气,加强学校的凝聚力,增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由此可见,目前省级或以上的比赛只是体现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
2.3.2 校级体育竞赛主体项目结构及矛盾。据高校体育竞赛开展情况的调查,主要进行的有竞技性和娱乐休闲性体育竞赛,包括:体育部牵头开设的一些校级竞技性比赛;由校体委或体育部与团委学生会联办,为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而开展的一系列竞技性或趣味性竞赛;由团委、学生会或体育社团举办的健身娱乐休闲为主的竞赛;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体育竞赛活动。
2.3.2.1 校级体育竞赛项目。校内体育竞赛项目大多是与广大学生紧密相关的,如校排球赛、篮球赛、足球赛、田径运动会等。每个高校都为学生设置了一系列的体育竞赛,有些还冠有特定的名称。如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竞赛项目有33个大项,100多个小项。浙江大学每年举办学生“三好杯”系列竞赛,有三大球、三小球、武术、跆拳道、健美操、桥牌、三棋等10多个项目,以学院为单位组队参赛;另有新生杯、学园杯、紫金杯等各项单项比赛让学生参与。中医药大学每年开展的校内群体竞赛包括“文明杯”男篮、女排比赛、校足球锦标赛、校田径运动会和校乒乓球比赛等。浙江财经学院每年组织的校内学生群体竞赛包括定向、游泳、足球、羽毛球、篮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径等传统项目比赛,也包括3人制篮球、校吉尼斯纪录比赛、冬季长跑等比赛。
通过对参加校内比赛学生、啦啦队学生及普通同学进行的问卷调查,54%的同学关心或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之一,31%的同学虽知道有些比赛,但自己不想关心,而15%的同学根本不清楚学校组织过什么体育比赛。学生对校级竞赛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还没有达到较高的程度。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学校组织的比赛过于竞技化,只有少数体育专项比较突出的同学才能参加,大部分同学参与性不是很高;二是举办的比赛项目学生不感兴趣,大多是传统的比赛项目,较少融合时尚流行的元素;三是学业任务比较重,没有很多空闲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和参加竞赛,但各高校间学生对体育赛事关注程度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表1 各高校学生关注体育赛事程度比较表(%)
一些重点高校,学生学业繁重,因此主要精力会投入到文化学习和实验中去,他们常常会忽视一般的体育竞赛。但如果体育赛事的设置有一些独特之处,比如项目时尚或大众化,竞赛方式简单易参与,同时又能符合学生的体育品味,也能吸引一部分人把注意力转到这类体育竞赛中。而一般性高校由于学生自主学习压力较轻,或学校较小,学生课余活动不够丰富,因而一旦学校组织一些体育竞赛,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积极参与其中。
2.3.2.2 课余体育竞赛。高校学生课余体育竞赛还是比较丰富的,一般由学校体育部或体委指导,由学生会团委、各体育社团或各二级学院体育部组织,进行单项竞技比赛或健身娱乐休闲为主的竞赛,如拔河比赛、登山比赛、远足毅行、交谊舞比赛等,以吸引学生参与。
问卷显示,这些体育竞赛是学生比较关注或感兴趣的。比如不少学校都进行了校园吉尼斯大赛就是将一些生活中常见或简单的运动技能来进行一些大比拼。这样的体育竞赛不需要学生有完美的运动技能,只要有其中的一项特长就可以参加。而一些同学虽没有参加,但他们也会因为感兴趣谁会拿走冠军而关注比赛,因而吸引了很多同学的关注。如浙江大学举办的校园吉尼斯比赛,集运动、时尚、健康、趣味、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动员浙大的运动爱好者和宅男宅女们融入丰富的校园生活中,勇于挑战,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留下美好的大学生活记忆。通过举办这些适合广大学生参与的体育赛事,通俗又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者的广度与深度比较好。
学校通常组织的课外体育竞赛有三种。一种是以传统项目竞赛为主的,如院系间的篮、排、足球比赛、田径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等;第二种是传统项目变换比赛方式进行,如排球垫球、足球颠球、投篮比赛、篮球手指转球等,虽然仍是一些传统项目,但比赛的方式更灵活,是针对传统项目中的一两项主要技术来进行的比赛,可团体参赛,也可个人参加,因而扩大了学生的参与;第三种比赛是以大众性活动项目为主的比赛,如吹气球、自行车慢骑、单脚站立、跳绳比赛等单项趣味比赛,人人都可参与,参加形式非常自由,随时可报名参加,更是提高了大众参与的兴趣。
表2 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态度统计调查表(%)
通过问卷调查,对于第二类课外体育竞赛,60.1%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参加,哪怕自己不是很擅长,但也不介意去试试参加其中的一项;第三类课外体育竞赛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基本能参加任何一项活动,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但这类活动却往往开展较少。因而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竞赛的原因调查中,学生选择由高到低的原因依次为:运动项目不感兴趣,运动水平达不到,场地器材环境不好,没有时间,没有竞赛同伴,比赛场上的往往会有一些暴力冲突事件,没有什么好处等等。造成学生这些心态的原因除了项目本身在设置上的一些问题之外,也与学生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情感体验、抗挫能力、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体育赛事应从正面引导,从而更好地推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2.4 体育赛事开展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用
各类各级校园体育赛事的开展,通过运动不仅宣扬了体育精神,同时也引领校园时尚运动,打造健康新生活,各种赛事或紧张刺激,或轻松活泼,让更多的年青人参与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运动中来。
2.4.1 体育赛事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体育风气,使学生愉快地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通过竞赛优胜劣汰,选拔人才,激发后进,使学生产生荣誉感,通过战胜困难产生超越感,通过实现目标产生成就感,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愉快,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体育运动,使体育习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2.4.2 体育赛事使校园体育项目传播与延续。不少运动项目,除了其特有的实用性和健身性之外,通过竞赛可使其一些精神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同时,观赛同学也能近距离地感受美、欣赏美,体会到体育运动特有的魅力,如男生在球场上竞争时表现出来的勇猛彪悍,让无数女生为之折服,表现了体育之美、阳刚之美,促进了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4.3 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具有竞争与开拓精神,体育竞赛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比如田径运动能培养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球类项目对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体操、武术项目有利于培养沉着、果断、自控力和坚持等品质,这成为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2.4.4 体育活动时的特殊氛围,有助于大学生保持的身心健康。通过竞赛能调动学生情绪,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理沟通,可以纠正学生精神空虚、意志薄弱、贪图享受等一些不良习气,可改善自卑、孤独等现状,使学生课余生活更为充实,心理更为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学校应组织更多学生喜爱并适合参加的项目,广泛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促练,唤起学生运动参与兴趣,增强体质。
3.1 以学生需要为主体,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为内趋力,广泛开展各类体育竞赛与活动。高校应关注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需要,开设更多满足学生兴趣、健身效果良好的群体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自发的体育锻炼行为,更好地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3.2 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改变单纯的竞技性,开展多层次并存的体育竞赛。有高水平的运动竞赛,又有一般性的运动比赛,结合竞赛进行团体操表演或趣味性的娱乐活动。如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同时推出一支富有朝气的啦啦队伍。轮滑、跆拳道、街舞、交谊舞等是学生非常喜爱的项目,如学校开设这些项目的大比武或竞赛,顺应了时代又适应了学生的需求,也活跃了高校体育文化氛围。
3.3 承办一些较具影响力的公益性体育娱乐赛事或传统体育赛事,结合国内外体育热点和焦点、体育动态、体育明星介绍、科学健身方法、安全运动等内容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吸引一些运动品牌赞助,邀请体育名人或青年偶像来参与活动,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和提高运动参与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3.4 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应依靠广大的学生,保持学生的运动热情,支持学生各种体育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发的体育行为,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鼓励学生开展社团节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及文化娱乐竞赛,不仅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也使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手段,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3.5 加强学校院系之间的交流与竞争,开展校际之间、院系之间的体育竞赛或友好交流赛,活跃校园之间的体育文化,优势互补,加强学校或院系内部的凝聚力与影响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等生存技巧与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1]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1996:2.
[5] 王守恒,叶庆惠.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
[6] 王明惠.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功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12):104-106.
[7] 龚德贵,等.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70-172.
[8] 郑辉,赵俊荣.面向21世纪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9):70-71.
[9] 王宗平,庄惠华.重健身淡竞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体育科学,2001(1):22-25.
[10] 龚秀春,张朝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与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108-110.
[11] 西宗凤.高校体育赛事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以安徽省十所高校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89-91.
[12] 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
The Influenc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ports Events on the Campus Sport Culture
QIAN Hong-Ying
(Pivision of Public Physic,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
All kinds of sports events in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the balance of powe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elaborates the main structure in all kinds of sports events and contradictions,points out that the sports ev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on campus to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cheme.
college and university;sports events;campus sports culture
G807.4
A
1004-3624(2012)05-0067-03
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计划项目(Y201018611)
2012-06-27
钱宏颖(1972-),女,浙江杭州人,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及健美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