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涛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网络化的生活方式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新的环境,拓宽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47-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发展空间。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开辟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智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初步形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通过计算机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产物,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
1.资源多,传播快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信息源是大量理论类、政策类、时事类的报刊,信息量往往有限、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感、吸引力。而网络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更新速度非常快,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单调、陈旧的弊端。此外,网络具有信息可复制性、共享性的特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范例、专家辅导、电视教育专题片等都可以上网,共同进入课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数据库、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出现,全方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之多媒体技术的存在,学生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形态从平面性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而增强了教育效果。
2.虚拟性突出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以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自居,将其主要职责视为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而在网络中,现实社会中的年龄、身份、等级等因素都失去意义,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观点、自由寻找交流对象。因此,面对大学生这个网络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传受方消除了地位上的差别,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更有助于降低受教育者的戒备心理和拒斥情绪,使双方的交流更具有亲和力和人情味,从而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引导。
3.互动性强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式呆板,学生极其被动。网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很好地适应了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比,网络教育不受时空的限制,一人授课,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同时接受教育,这就打破了师生必须在同一个教室里面对面才能进行教学的状况。网络的双向交流是其它载体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在维护高校稳定与推进高校深化改革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自身的创新是其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潮在高校的碰撞尤为剧烈,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方法、工作内容等都提出了全面的挑战。[1]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制度诸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步伐。
1.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创新
当前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加强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仅仅依靠行政管理体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难以对当代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网络背景下,必须以法管人、制度育人。针对个别班级纪律涣散、学风不正、思想政治工作滑坡的局势,应从强化制度入手:一方面,完善班级或年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遵;另一方面,要在建制基础上做到严格落实,既做到有章可循,又做到执法必严。当然,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规章制度尽可能地人性化,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让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这样才会在执行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
提升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建立符合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培养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通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在工作中要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运用规律,增强网络意识,成为驾驭网络的行家能手;还要积极引导高校学生遵守信息规则,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和利用网络信息,扫除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让健康的网络信息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更要善于过滤、调控和发布网络信息,牢牢掌握网络信息交流的主动权,打好信息交流的主动仗,从而顺应时代的要求。
3.工作手段的创新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屡见不鲜,常以说服教育为主,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应随时代与教育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虽然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也要肯定它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良好效应,如开辟新的阵地、提供新的手段等。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创造更为新颖、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着力探究的课题。
4.教育观念的创新
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及各种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实现党的总任务和基本路线服务的,高校就是要切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围绕这一宗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更新观念:①想学生之所想,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如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个性张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非常强,但心理却较为脆弱。因而,应经常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上遇到的难题,关心其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建议,多给予特殊群体学生以关怀与照顾,多给问题学生、学困生以关爱。只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护,也就较容易地将学生的行动统一到工作要求上来了;②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当前大学生知识较丰富,素质也较为全面,因而在工作中要讲究平等和民主,工作细致到位,充分信任学生,学生往往会主动维护施教者的权威。
5.教育内容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工作的灵魂与生命线。因此,必须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习管理和生活管理等日常行为管理的全过程,并当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分析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加强: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取向定型的关键时期,需要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加以校正。针对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教育工作者要利用一切机会,结合具体人物与事例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②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当前的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独生子女居多,养尊处优,遭遇的挫折较少,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当学生遭遇挫折后,思想政治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消除负面影响。对受挫学生的失常行为,应给予谅解,积极营造充满关怀、支持沟通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遭遇挫折后,学会分析利弊,并进行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莫勇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探析[J].高教论坛,2003,(01).
[2]陈良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抓好“五个结合”[J].政工学刊,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