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创新探析

2012-09-26 05:23刘玉立
中国美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教育创新艺术教育

刘玉立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在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进行创新。为此,应找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定位,构建科学的艺术教育体系,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艺术教师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学改革?教育创新?艺术教育?工科院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这为工科院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引。

一、当前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启动以后,艺术教育在工科院校中获得较快的发展,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取得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艺术素质明显提高,综合素质普遍增强,这对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状依旧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起步较晚

大部分工科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较为系统、较大规模地开设艺术类课程。作为一门“新学科”,起步晚、起点低的现状必然带来艺术教育发展的“先天不足”,这使得艺术教育在办学经验、社会影响、发展速度等方面在学校学科建设整体中处于劣势。

(二)发展进程较为缓慢

艺术类课程进入工科院校课堂以后,曾一度受到学生欢迎,掀起热潮。但这种“热”是短暂的,其后又普遍变“冷”。从近年的发展实践看,该课程门类较少、课时较少、选修人数较少的局面在很多学校依然普遍存在。

(三)教学管理与规划较为薄弱与滞后

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不统一,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材等方面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对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缺乏较为科学的、系统的规划研究,发展方向不明确。

(四)师资队伍较为匮乏

高素质、高层次的艺术人才不愿意在理工院校内任艺术类教师,使工科院校艺术类教师的人数较少,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严重匮乏。

二、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创新对策

由上述当前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加强艺术教育改革,特别是加大艺术教育创新力度,意义深远。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找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定位

所谓艺术教育,一般是指对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实践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根本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践表明,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而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有助于道德完善、智力开发,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应列为教育的基础课程,没有艺术课程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作为工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对艺术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应充分抓住发展艺术教育的良好契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不仅仅要培养专业型人才、更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全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新观念。

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素质”的原则,改变艺术教育以技法教育为主的现有状况,而是使艺术教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工科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而不是单纯为“艺术”而实施艺术教育。

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世纪大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注重培养高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正在成为各高等学校的共识。因此,要深入挖掘艺术教育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有利创新精神的功能,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都到增强,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使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构建科学的艺术教育体系

在工科院校中加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是关键。艺术课程既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工科院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工科院校要把艺术教育课程列入整体教学计划,并加强教学管理。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要坚持深层次、多样化,多增加与高科技层面相联系的知识,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通过调研,笔者了解到一些工科院校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艺术教育课程虽已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但课程设置门数单一;授课方式多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对学生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的训练明显不足;艺术教育没有贯穿本科教育始终,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材相对缺少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色,要么过于强调“基础”而忽视“专业”,要么过于靠近“专业”而不适合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特质要求 。

可见构建科学、规范、合理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迫在眉睫。我们应以《纲要》为指导,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打破传统模式,从分学科艺术课程走向综合艺术课程设置。在内容上应大力整合,以体现若干艺术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且要注重和工科专业相结合,还要注意艺术教育在工科院校教育中的连续性,使之成为工科院校学科结构的一大支柱。

艺术教育者应着力于工程文化教育,积极研究工程美学,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开设工程美学类必修课程,如机械美学、工程设计与文化、桥梁美学等。与此同时,加大选修课建设力度。因为艺术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科技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大通识教育中选修课的建设力度并增加其学分比重,同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选修课程,贯穿每一学期始终。

(三)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

艺术贵在创新,更贵在个性。《纲要》强调,“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由此可以看出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艺术教育中,要鼓励学生敢于保持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的优势,同时又要包容别人与自己的不同,这样才能形成艺术的多元化、个性化,才能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对于他人的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在认真学习、取其优点基础上,应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和超越他人的品质。

(四)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在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中,一贯重视实践环节。如加拿大安大略艺术与设计学院,他们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所有专业课程大致有75%是在工作室内进行,只有25%的理论课程学习。为此,我们应加大工作室教学力度,通过画室、录音间、表演厅、剧院、艺术工场等非教室场所的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充分实践,提高技能。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10年我校全面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计划”、“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试点”等建设工作。面对新的起点和改革机遇,我校依照CDIO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了艺术教育机构,建立了五个艺术教育工作室,旨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全面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开展创作实践,学校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相关竞赛和展览活动,组织学生创作,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综合教育模块的实施创造新的空间。

二是开展项目研究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课题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鼓励学生不断总结研究成果,多发论文,并逐步将成果转化为产品,实现必要的经济效益。

三是开展大学生艺术与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四是组建各類艺术社团、协会,将此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以点带面。以项目为牵引,通过“创作项目构思—创作项目设计—创作项目实现—创作项目操作”等环节的实施,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构筑艺术教育的“学术研究平台”、“科研与创作成果转化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基地”,并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艺术课教学中,应改变以往教师主导的授课局面,逐渐向师生互动型过渡,并在条件具备时,尝试学生自主型的教学方法。

以笔者开设的《色彩》课程为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克服传统艺术教学的缺陷、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出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如在介绍色彩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认识色彩、发现色彩,进而表现色彩、创造色彩,从而形成了色彩立体归纳、平面归纳、主观归纳的基本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色彩基础知识之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从写实性归纳色彩到平面性归纳色彩、最后上升到能自主创造新的意象性归纳色彩的训练过程。这种教学改革的尝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探索,笔者深有体会的一点是,以往由教师主导的授课局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教育的作用并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贵在让学生学会如何领悟知识。“学”是“教”的目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创新。通过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教出特色,实现教学的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才能有助于学生把握要旨,提高学习主动性。

(六)提高艺术教师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如:根据一件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总结特点,发现亮点,大胆想象;同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创造。

在目前教学设施科技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艺术教师尤其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形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把高层次的审美培养与现阶段的技能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教育创新艺术教育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