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肖文明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肿瘤中心,山东泰安 271000)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对患者造成生理、心理、精神上的严重创伤。据查,34% ~44%的癌症患者有着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中18%的患者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1]。焦虑、抑郁、恐惧、绝望、愤怒等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这些负性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加速癌症的发展。不少的临床实践证明,心理干预在肿瘤临床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为进一步了解心理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科对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1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84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为4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8±11)岁,心理干预组(干预组)为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7±9)岁。入选条件为:(1)在我院首诊并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2)KPS评分≥70分,预期生命>6个月。(3)患者至少接受了放疗或化疗中的一种治疗方式。(4)患者自愿并能够配合接受心理评估及治疗。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支持度、病情程度和配合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专业人员培训 对参加本研究的人员进行认知疗法的专业知识培训。
1.2.2 实施治疗 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签署治疗协议,完成心理诊断和评估。个体心理治疗1次/周,由专职的心理咨询员针对患者的心理及躯体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每次心理干预时间约为60~90 min,每例样本累计心理干预时间为8~12 h。
具体内容包括:认真倾听并让患者发泄心中的情绪,此后对患者进行癌症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的认知教育,使患者认识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治愈也是可能的,使之树立信心;应用认知矫正疗法引出患者自主思想,对负性想法进行自我评估、识别和评论,确定其认知中存在的逻辑。帮助患者识别导致异常情绪的情境,让患者认识到错误认知的病态性,逐渐引导患者用更合理的想法来替代负性自动性想法,指导患者改变错误认知方式,重建健康的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健康的心理和适应性的行为。
1.3 评价工具和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8周综合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
1.3.1 抑郁自评量表(SDS) 共包括精神病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共4组20个项目,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标准分等于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总分为53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标准分(中国常模):轻度抑郁:53~62,中度抑郁:63~72,重度抑郁:>72。
1.3.2 焦虑自评量表(SAS)SAS含有20个项目,其中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标准分等于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中国常模):轻度焦虑:50~59,中度焦虑:60~69,重度焦虑:>6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评定结果均以“均值士标准差”表示,评分结果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完成设计方案,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SDS、SAS首次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干预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治疗后SDS、S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SDS、SA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增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SAS、SDS测试结果(均值±标准差)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患者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绝望等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表现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均明显降低[2]。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少数患者还可能因严重的焦虑或抑郁而出现意外.在本调查中可见,癌症患者的SDS、SAS得分高于正常人,而许多研究发现,抑郁和焦虑的发生存在着高度相关性[3]。在癌症的治疗中,除了控制患者身体疼痛外,更要有助于减轻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症状,并把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作为衡量治疗结果的重要指标。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如儿茶酚胺的过量分泌、脂类代谢紊乱、各种促凝物质和有强烈血管收缩作用的血栓素A(TXA)的释放、心率加快和血压上升等,其结果是加重癌症患者的躯体症状。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还可通过影响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途径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对肿瘤的易感性,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康复[4]。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放化疗等带来的痛苦,患者的 SAS、SDS评分明显较初诊增高,这可能与患者对治疗、疗效的期望值下降,以及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有关,病情持续发展、放化疗后病情的反
复、疾病的痛苦等均使患者产生绝望心理。而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而且可以通过认知的改变,减轻不良情绪对躯体症状的影响,抑制上述病理生理过程,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结果是一致的[5],可以认为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意义。接受有效心理干预的恶性肿瘤患者,其抑郁、焦虑的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因此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6-7],值得临床推广。
[1] Tomatis L.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mind:the involvemen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actorial diseases[J].Eur J Cancer,2001,37(Suppl 8):48-52.
[2] 吴鹏飞,强咏,沈文香,等.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155 -157.
[3] Zabrom J,Brintzenhofeszoc K,Curbow B,et al.The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by cancer site[J].Psychooncology,2001,10(1):19.
[4] 黄子杰,曾武.生存质量表在白血病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2(1):18.
[5] 杨润涛,黄雪薇.心理干预改善癌症患者心身状况的荟萃研究[J].中国肿瘤,2009,18(3):187 -l90.
[6] Jones G.Supporting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carers:the contribution of art therapy and clinical psychology[J].Int J Palliat-Nurs,2009,15(12):609-614.
[7] Carlson LE,Bultz BD.Mind-body interventions in oncology[J].Curr Treat Options Oncol,2008,9(2-3):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