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忠艳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数学教师对现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但有些教师对如何上数学课还是一筹莫展,至今仍处于摸索阶段。那么,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到底该如何贯彻课改精神,打造自己的课堂品牌呢?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形式,那么如何来进行新课改呢?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情境;教学目标;人文课堂;变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70-01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与以往相比力度最大的。从数学教材角度:教学容量变大了,某些难度加大的习题学生也做不了。与此同时整个课程结构变化很大,课改势在必行,但是从我们实施的这几年来看,我们对新课改的理解似乎就是“新课引入”、“例题讲解”等创设问题情境,或者是课堂上学生多动动手,动动口,吵吵闹闹的完成教师组织的小游戏,如此造成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的后果。本人就课堂角度入手,浅谈一下现今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握难点
一节课的时间教师能讲的,学生能接受的都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备课前参透课程标准,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學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要求每节课有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说明学生要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了解概念、结论等所产生的背景,体会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新课改对我们备课的要求是明显提高了,但作为教师备课不仅是写教案,更是备课堂,不仅要按照教参上的三维目标备课,还要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通读教材,弄清本节课在该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学情,制定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本节课的重点也就出来了。
教材里的重点未必是我们自己的教学重点,原因很简单:教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所确定的重点和教学目标是带有共性的。而我们只面向自己现在所教的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即使是相邻的两个班学生的学情也会有一定得差异。一节课的主线是教学重点,抓住了重点,才能做到以点带面、合理分配时间,学生才能学到实质性的东西、有所获。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对教材重点加以适当修正,重新有针对性的确定教学重点,这样就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当然一节课的难点也必须考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现在的学生不必一味地做难题,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化难为易,因为学生突破难点的过程是提高和培养思维能力的必经途径,所以在一节课中适当地留下悬念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是必要的。
二、巧妙构建问题情境
在数学上,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对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够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我们不妨避开书上的例题,找一些同题型的题目或者把例题修改一下再让学生做,这样无形中不仅节约了时间也巩固了例题的效果从而创造出生动而有特色的课堂,教出生动而有特色的学生。一节好课就是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却能够获得广泛而深刻的认识。
新课改后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突发性问题就时有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宽广的专业知识,同时确保所授知识的科学、准确,多方面取材,确保知识总量的适当、充足,对教材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此外,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特色课堂,教师要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自己的风格定向,打造自己的个性课堂。
三、师生配合、创设氛围
教师在课前除了对所授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理解之外,也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不能期望学生的思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方案不走样的加以拓展,而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交流是一门很深的艺术,教师要学会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要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式因人而异,这也是师生交流的一部分。当今的课堂开放了,随时会有“意外”发生。比如有学生挂黑板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能正确地与学生沟通。课堂上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除了课堂上的讨论之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协作性强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完成,这样也能达到巩固旧知识和拓展新思路的效果。
四、有效的学习模式——变式训练
“所谓数学变式训练,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变式训练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虽实行了课改,但变式训练仍然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利用变式训练,让学生看到:一道枯燥的数学题也可以变得丰富多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有意识地展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向外扩散,并形成一个有规律可寻的系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找到解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
总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抓住课改精神,切实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从而真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