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野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思考

2012-06-06 09:58任雪莲张丽竞
新一代 2012年4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思考德育

任雪莲 张丽竞

摘 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已成为用人单位录用与否的重要因素。分析德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和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德育缺失的表现,提出以就业为切入点加强高校德育,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德育;就业竞争力;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02-01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08年我国大学生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1年为17.5%。大学生失业率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如就业政策、制度滞后、就业环境不理想等,也有主观因素,如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自身素质等,这些因素有时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发挥高校德育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强德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1]它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指参与就业竞争的专业技能,“软实力”是指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诚信意识等品德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当前,用人单位更为看重以学生的“软实力”。

(一)加强德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大学生要想健康、全面成长,在未来社会中有所作为,必然要有一种促其不断努力奋进的动力。德育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促使其不断努力奋进,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二)加强德育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诚实守信的品德、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2]加强德育,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其抗挫折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思想品德是用人单位选录人才的重要参考。思想品德在企业选人中占据越来越重的份量,上海《青年报》指出“越来越多的单位注重道德考核,道德标准已成为能力认证后的第二大用人考核标准。”[3]微软研究院曾表示“除扎实的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德育缺失现象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职业奉献意识弱化。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追求物质利益,将就业目标定位于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区域上倾向于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就业方向上倾向于党政机关、教学科研单位和大中型国营企业,导致了人才分配不公,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表象。

(二)诚信意识缺失,敬业精神缺乏。部分毕业生篡改学习成绩、编造任职情况、伪造荣誉证书等以充实自己的求职材料。某单位在一次招聘中收到的84份就业自荐表中,有5人同为同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4]有学生找工作时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找到更好的单位便不辞而别,而且设法规避违约责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问题的调查显示16.3%的毕业生有过违约行为。[5]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成功就业后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频繁跳槽,没有一点敬业精神。

(三)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不足。东北林业大学宋妍的调查显示78%以上的毕业生有就业挫折情况发生。[6]当前毕业生以“80后”“90后”据多,他们自小从没有或很少有独自面对挫折与失败的经历。一旦面对挫折与失败,就会长时间处在自责中无法自拔,甚至产生否定自己的想法,逃避就业,拒绝参与竞争。

三、加强德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一)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多渠道就业。一方面引导学生改变传统高地位、高工资的就业价值观,树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长远发展的就业价值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通过创业、中小企业就业、西部艰苦地区就业等就业方式,实现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移。

(二)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的“软实力”。在教育内容上联系学生的日常表现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其诚信意识;在教育方法和形式上突出诚信教育的生活化和多样性,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切身实践让学生学会做诚信人、办诚信事。

(三)构建道德评价体系,加大失德惩戒力度。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借鉴经济领域的信用評价体系,探索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在学生评优、入党、深造推荐时,对不诚信学生一票否决,对诚实守信的典型优先照顾;在学业结束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品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并提供给用人单位作参考,使其认识到优良品德的重要性,从而退守诚信做人的底线。

(四)加强抗挫折教育,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从新生入校开始,高校要结合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使其提早认识社会和了解自我,调整就业期望值。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中,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讨论挫折与失败问题,使其认识到挫折和失败广泛存在,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对自身条件优越、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要有意识的为其创造失败机会,同时加强其心理疏导教育,通过失败实践不断提高其挫折适应力。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2]赵飞.十五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3]沈蔚.企业招聘考孝心 道德标准成招聘重要指标[N].青年报,2006.02.15.

[4]邱奉春.用诚信书写你的履历[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2,(7).

[5]韩春光.诚信卡:给就业加道“防火墙”[N].中国教育报,2004.02.25.

[6]宋妍.大学生就业挫折及其教育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11,(5).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思考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