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霞
摘要: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为就业环境差、就业质量差、就业能力差,为此,分析了造成这种就业现状的原因,从社会、高校、学生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如何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5-0097-01
据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河南省共有高校129所,其中民办高校数量达37所。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艰巨,提升我省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破解就业困局的关键。本文拟分析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并提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策略。
1.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1就业环境差
尽管民办高校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很长历史时期形成的“公”与“私”完全对立的经济、政治观念,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竞争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一直持不认可态度,在选拔人才时秉持“学历本位”而非“能力本位”原则,在招聘条件上设置院校门槛。即使有些用人单位表面没有对学校性质进行规定,在面试、录用的过程中仍会存在隐性歧视的现象。有学者2013年针对河南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四学生进行了就业问题问卷调查,其中高达37.7%的学生表示曾受到过毕业学校与学历方面的歧视。
1.2就业质量差
河南省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对较差,但他们的就业成本普遍较高。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要花费更多的金钱与时间成本才能谋到职位,很多毕业生要经历6到10次的面试才能成功。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约有50%以上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绝大多数毕业生集中在私企且所处岗位多为基层岗位,且起薪较低。
1.3就业能力差
民办高校的学生文化基础不占优势。有学者就高校在校生“学习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民办高校不能认真投入学习的学生比例高于公办高校14%,先天不足加上后天没有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光靠择业时的短期包装很难弥补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毕业院校各方面均不占优势,容易过分低估自己的实力,不能充分展示自身实力。
2.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成因
2.1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49万,加之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使社会所需劳动力大幅减少,就业大环境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201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到49.9万人,就业压力巨大。
由于民办高校创办历史较短,还没有知名度意识,其毕业生在普遍注重学校“品牌”的人才市场备受冷落。用人单位由于对民办高校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对其毕业生存在显性或隐性歧视行为。
2.2民办高校本身的原因
与公办高校拥有充足的财政拨款不同,民办高校主要的经费来源是学生的学费,民办高校因为经费不足普遍办学条件差,在学生培养方面重规模轻质量。民办高校的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普遍较低,上升空间受限。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容易选择升学深造或其他心仪的就业渠道,人员流动性大。很多民办高校倾向于吸纳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管理不便且稳定性差,师资的不稳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同时,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往往照搬公办高校或采取一种过于功利、随意的态度,没有经过认真的调研与就业预测,培养的人才多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状况,使学生求职时举步维艰。
民办高校往往不能将就业与招生给予同等关注,不能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很多民办高校都是在学生面临就业时才开始关注该项工作。且往往没有专人开展,多由辅导员兼职,这部分人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状况堪忧。
2.3学生自身原因
受我国高等教育精英教育的惯性影响,很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仍然不能对自己重新定位,就业期望值偏高。有学者2013年针对河南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四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55.8%的学生期望的起薪是3000元以上,高达48.2%的学生有意愿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只有5.7%的学生愿意选择小城镇或乡村就业。
民办高校求学费用高昂,学生家境相对富裕,应对挫折的能力不强,缺乏开拓创业道路的勇气,就业选项相对受限。
民办高校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其办学条件有限,教学质量上不去的现状,一些与市场贴合比较紧的专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等学生很难掌握最新的知识。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求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民办高校实践教育是薄弱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很难积累符合职业所需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影响其就业的消极因素。
3.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3.1社会方面
政府应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资金上应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其办学条件,各级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民办高校之所以教学质量差与其师资力量差息息相关,政府的财政投入可以切实改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生存状况,有利于学校培养高水平、稳定的师资队伍。政府还应在个人发展、职称评定方面创造条件,完善政策,切实帮助民办高校提高师资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认真调研,并对其发展规模、目标等作出具体规划,及时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并向民办高校传达情况。在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上应灵活考虑,切合其人才培养的实际。
针对民办高校社会认可度低的现实,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人们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不正确认知,应出台法律法规禁止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设置院校门槛,并对用人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后期监督,让政策真正落实。
3.2学校方面
民办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的改革。高校应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认真调研,确保所设置的专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我省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民办高校应尽快改革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来满足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针对毕业生普遍实践经验欠缺的事实,民办高校应深化校企合作战略。学生实践训练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使校企合作成为一种长期的机制。高校一方面应引进外部企业资源,共同搭建校内实践平台,提升校内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将学生送到企业,使其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3.3学生方面
民办高校的学生之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与其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有关,学校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积极引导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规划,民办高校的学生一样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来适应职业目标的需要。
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的毕业生一工作就可以上手,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但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都没有积累实践经验的意识,致使求职受阻。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校内社团活动、校外兼职等途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求职受阻与其过高的就业期望有关,毕业生应该树立“大众化就业”的观念,积极转变心态,将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现状令人堪忧且原因复杂,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关系到我省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更关乎每一位毕业生的长远利益。政府、民办高校、学生都应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应对,才能破解当前的就业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