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生物“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2012-05-02 00:59刘莹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学困生

刘莹

摘要: 如何做好生物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生命科学输送优秀的人才,是每一个高中生物教师都面临的课题。然而面对高中阶段薄弱的学科知识基础、懒惰的学习习惯、缺乏上进的学习心理的学生,要让生物考生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就高中阶段生物学科“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高中生物科“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由于人们的传统认识及对生物学科的各种误解,一直以来,社会上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现行高中的各学科教育中生物学科相对较薄弱,并且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生物科“学困生”。生物学科的“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学习困难,难以达到《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1]。做好生物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了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我对于提高生物科“学困生”的转化,有了一些感受与体会,下面就对生物科“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共同探讨。

一、生物科“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1.基本概念、定律含糊性。

薄弱的学科基础使得学生不能用生物学的语言重组概念。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生理实质只知其一,看课本不重视概念的理解,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遗传性和适应性,分不清概念之间的区别点,只知道有一个概念的存在,没有从概念的实质上去理解或找不着理解三个概念的突破点。

2.学习缺乏联系性。

书本中形象的生物插图是了解生物个体变化和相互联系的最直观材料,然而,生物科“学困生”对于书本中的图像识记能力不强,没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难以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在生物体内的微观世界模糊不清,说不上到底有些什么,怎样反应,内在有何种联系。他们不肯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知道生物膜系统的存在,但各种细胞结构间如何联系在一起,书本中举什么例子说明这一问题,问题一提出,思路就会变得紊乱,且由于以往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去整理。

3.课堂缺少的积极性。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正确面对问题。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应付了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学习总显得有点漫不经心,对待问题避而不答。

4.课后复习缺乏自觉性。

由于一直以来,生物科“学困生”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课堂布置的课后练习与作业,不愿多加思考,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和自我提高,不追求解题的依据,没有知识间的联系思路,学到哪算到哪。解题只要求答案,不求过程步骤,缺乏逻辑性,更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知识水平。例如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生物科“学困生”总是以为能记住反应式地不愿多花心思去搞明白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和各步骤,一旦考试,总是会缺胳膊少脚,反应式写得丢三落四,出现一些简单的错误。

5.没有成功感,学习失去竞争性。

一直以来,报考生物的学生多数是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上找不着归属感与成功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学习、考试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学习的目标,失去学习竞争的动力,应付了事。不愿意认真复习、马虎应考,考场上“临时发挥”。

总之,在生物科“学困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薄弱的学科基础让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失去主动性的学习只会背上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不求甚解,严重地影响了智力发展。因此注重生物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生物高考的选拔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物科“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增加“情感投资”,良化师生关系。

“学困生”由于各种因素容易产生自卑感,失去上进的信心。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更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在教育实践中,要帮助他们寻找“闪光点”、“根据地”,建立“起飞”基地,让他们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从劣势中找出自己的优势[2]。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肯定是他们的动力。在实际转化工作中,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首要环节,有利于转化。随时注意“学困生”的情绪变化,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点尊重,多点体谅,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学困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心,打好转化的起点。

2.打破“定局”论,优化课堂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生物教师要转化生物科“学困生”,除了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生物教师个人的思想认识。优化课堂教学,将讲、思、练有机结合好,提高复习的效率。有些生物老师认为后进生心理素质差、学习素质差、前途暗淡,把力气花在他们身上,事倍功半。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厚道,绝不可以吝啬宽容与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生才能感受到被关注与被重视,才能为他们下一步的转化奠定基础。

3.夯实学科基础,强化知识联系。

高中注重的是系统的学习与复习,如何夯实基础,提高效率?生物科学更为注重图像与实验应用的学习,基本概念是学习的根本,通过例题练习、反问、设问及分析是掌握基本概念的一个好方法。

例如:下列关于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后者的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B.前者是由染色体上的DNA控制

C.两者共同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

D.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这道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两者概念上异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问:什么是细胞核?什么是细胞质?先通过一个比较简单的概念引出核遗传与质遗传的概念,然后罗列出细胞质遗传的两个主要特点:母系遗传与后代不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一道题复习了四个基本概念和两种遗传现象的区别。在生物科“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以题带复,以复带练,通过实练来加深知识的记忆与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绪。

4.重点锻炼培养,活化学科教学。

(1)注重锻炼,耐心引导,严格要求。生物科“学困生”的自觉性比较差,“一改、二松、三无踪”是学困生转化最棘手的问题。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才能巩固转化的效果呢?教师对他们的高度重视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他们取得成绩后,教师要让他们感受到所取得的成绩是有所作为的。例如:在考试后,他们做对了某一道题,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导演”,在评卷过程中,让他们来评这一道题目,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与赞赏是学困生自我转化的强大动力,生物科“学困生”由于各种的原因,更容易被其他学科的教师所忽视。生物教师要努力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加以表扬与赞赏,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但对于他们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及时提出并引导,要求立刻改正,跟踪到底,一错再错,一定要严肃处理。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奖励机制。学困生的学习能动性比较差,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不肯动脑子,学习不起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布置作业的难度控制,选择一些直观题和客观题。例如:书本上的一些操作过程或步骤,图像的填涂及补充,各种生理过程的表述,等等。尽量提高学生的得分率,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最低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引导学困生的思考。教师在评题时也要注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多让他们动脑子,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帮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师自我归因,教育教学理性化。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选考生物科的学生除了自身客观原因,还有一部分受生物教师的个人魅力的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一部分学生因生物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厚的知识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或精明的处事方式等学习生物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为了更好地做好生物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灵活的教育方法、正面的个人品德、宽广的包容情怀,去感染生物科学困生对生物科产生学习的兴趣。

社会中对生物学科的一些偏见导致生物科部分学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复杂的选科背景,个人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是生物科“学困生”的重要成因。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为注重生物考生的心理状况,多从学习情绪上辅导,加强学生学习的引导,创新教学的手段,体谅学生的学习心态。我相信,在未来的生物教学中,一定会涌现出更为优秀的生物考生,为生物科学提供更为充足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戴鸿伟.谈谈生物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松江一中,2003-10-17.

[2]杜志强.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个误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金小英.促进生物“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