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中实施“三环”、“六步”问题教学法

2012-05-02 00:59汪爱华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三环问题教学法

汪爱华

摘要: 在初中新课改的形势下,随着创新教育的提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如何以“问题教学法”践行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三环”、“六步”问题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教学“三环”“六步”问题教学法

当今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给学生想的时间、问的权利、说的机会。总言之,就是将教学内容化作问题,按照课堂教学问题化、问题设计科学化、解决问题民主化的过程,使讨论、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逐步提高。

问题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寻找假设,进行验证,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类型。问题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问题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施。

一、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必要性

1.问题教学法是现今教学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训练空间,使学生能在突破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及学科内部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变化。

2.实施问题教学法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事物的认识喜欢刨根问底。问题设计从置疑开始,设置悬念统贯全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究动机。课堂最后还可以问题留伏笔,使课堂余味无穷,给学生一种期待的心理,给学生一片求索的天地。

3.实施问题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创新素质。

二、“三环”、“六步”的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我们对初中生采用问题教学法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加大初中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思维矛盾,产生问题情境的真实感,然后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感知历史,了解历史。《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问题教学法基本结构与实施可概括为“三环”、“六步”。

1.“三环”构建创新素质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称之为“生成”问题。

历史问题的情境创设,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一问一答,而是要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在实施情境教学时,问题呈现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获得,又可以由学生主动探究获得;既可以是历史学科内部的问题,又可以是与其他学科有关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教学法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而这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有信心和耐心指导他们学会预习和质疑。对学生的问题(包括超出课本范围或过于简单的问题)不直接回绝,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第二,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批评,转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质疑。第三,及时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火花,全班表扬,并分析问题的价值,进行具体指导。

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称之为“探索”问题。

为了更充分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探究所需的时间,不能走过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之中,了解不同水平学生探究活动的进程,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及时鼓励和表扬,让他们逐渐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参与课堂的意识,确保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得到锻炼和培养,都能激发探索的欲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替学生解决,而应注重点拨、引导,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一些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于是就不厌其烦地予以提醒、暗示。殊不知,在教师再三“引导”下,学生往往会放弃原有的思维方式,沿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去探究。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导致今后碰到问题不愿深入思考、深入探究。黑格尔曾说:“别的东西都能代替,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由一个问题衍生出五花八门的问题,甚至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冷僻问题来咨询老师,有的问题教师也难以给予准确的回答,如:“朝鲜战争到底谁打第一枪?”“中国会爆发经济危机吗?”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提问,老师要珍视这种思维火花,因势利导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借此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这同时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知识面不仅要专,而且要广,并要不断学习,才能驾驭课堂,才能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

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称之为“发展”问题。

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把各个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然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积极思考。这样既可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即时归纳或小结,指出正确的答案。谈话中,要把分散的个别知识加以归纳,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2.“六步”培养历史思维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理念,既要教会学生“问”,又要教会学生“答”,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生疑—释疑—再生疑”,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意识的重视程度,使之真正了解历史,成为学习的主人。

问题教学法的“三环”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展开为“六步”: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第四步,假设方案、推论,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第五步,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第六步,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以上“三环”、“六步”是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通过质疑,启迪学生思维的热情和渴望,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波澜。就此而言,问题教学法不仅贯彻了课改的新理念,而且融入了一些生本教育的思想精髓,的确不失为一种极佳的教学方法。

三、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学生的质疑一定要经过一个过程,即从无疑到有疑,从浅疑到深疑。而这一过程需要老师指导,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思维。

2.问题的提出应具有启发性。良好的问题法教学要能积极地启发学生思维,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避开无问而问的误区。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提一些简单琐碎的问题,表面看来似乎是全体参与,但实际有不少是滥竽充数,学生只是在机械地重复,被动思维,收益不大。课堂所提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应既不是无从下手,又不是已完全掌握或理解了的。伸手就可以摘到的桃子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方觉得香甜可口。一个恰到好处的精心设计的提问,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激起层层涟漪,当思考后释疑,学生就会在“知”的台阶上跨上一级。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只要我们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就会使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当然,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和使用都必须因时间、学科、内容、教师而异,不能生搬硬套,使教学模式走向教条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改造和完善,这样才能使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撰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

[2]沈起炜.中学教学全书·历史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2.

[3]华裕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探讨[J].考试周刊,2009,(4).

[4]谭承龙.历史课堂问题教学的策略[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三环问题教学法
三环填数
银三环(千里达)
三环陶瓷小镇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趣填三环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